乳腺导管瘘是发生在乳晕部位的乳腺大导管的局部感染性病变。男女均可发病。由于诊治思路和手段上仍存在着认识不足,手术方法不合乎原则,临床诊治失败率依然很高。
乳管瘘多发于30—40岁青壮年妇女,与妊娠和哺乳无关,也可见于少女和老年妇女。有人报道在21例乳管痿病人中,6例为未婚妇女,无1例与生育、哺乳有关。乳管瘘多为单侧,但双侧乳房同时发病甚至多发者并不少见,偶有男性乳痿的报道。病程长短不一,一般几个月到十几年,也有长达20年以上者。典型病例是以乳晕旁包块起病,有时表现为乳晕周围脓肿,经引流或自发破溃后伤口暂时愈合,但多数只能达到暂时愈合,致使脓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不少患者曾经数次手术切开或服药治疗,查体可在乳晕或乳晕附近看到局限性隆起、凹陷或手术瘢痕,伴有急性炎症发作时则有红、肿、热、痛等表现,病情较重时可有全身症状。扪诊可触及包块、条索状隆起,有时有局限性触痛。沿着窦道挤向乳头可有牙膏样脓性物流出,找到瘘口并缓慢插入探针经瘘管从乳头穿出则明确诊断。如病变反复发作,窦道已经纤维化,探针探查时患者常无明显不适。
大多数文献报道约半数以上的乳痿患者合并有乳头中心下陷或畸形,甚至有一组病例全部合并有乳头中心下陷,且被认为是病变反复发作的原因所在,也是手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乳头中心内陷使得局部不容易保持清洁是主要的易患因素。
在有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手术是治疗乳管痿的有效方法。术前术后可以适当使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手术以将窦道和受累导管完整切除为好,伤口1期缝合,敷以含抗生素的敷料,可在短期内治疗。也可将窦道切开,完全搔刮,去除炎性带菌组织并充分引流,伤口通过肉芽增生,同样可以痊愈且很少复发。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切除要完整,清除要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