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需要注意4类高发疾病

肖瘤医生互联网医院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Z大的一个节气。白天温度接近30℃,夜晚温度直接降到20℃左右,昼夜温差达十多摄氏度。时热时凉的天气,让“秋病”随之而来。本身有基础病、慢性病的人群在这一时期要注意防“秋病”。

肖瘤医生特邀郑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许家艳为大家介绍白露过后,需要注意的高发疾病。

许家艳,郑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消化内科工作八年,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思维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诊内科工作1年余,熟练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断和救治。

1、呼吸道疾病

许家艳主任表示,从炎热的夏季到即将进入秋季,气温变化较大,首当其冲的就是呼吸道系统,白露过后,冷空气刺激加剧,人体会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在这个时节,患有慢性咳嗽的人也Z容易加重咳嗽,Z好的预防措施除了食补之外,就是要避免过敏性的接触,注意冷风、尘土、落花、落叶等因素引发过敏。

2、干燥问题

从白露后天气转凉,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鼻子干燥、皮肤紧绷、大便干燥等症状更加明显。这些都是典型的‘秋燥’表现……

许家艳主任表示,在中医看来,经过了盛夏酷暑之后,人体会因长时间的暑气耗气伤津,阴阳失调,也就更容易耗人津液,患上“秋燥”。

3、肠胃疾病

天气渐渐凉爽,食欲会有所增加,易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可能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

俗话说“秋瓜坏肚”,夏季习惯了吃大量的瓜果,白露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许家艳主任表示,在中医看来,夏季凉东西吃多了,容易损伤脾阳。天气凉了之后,继续如此,就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4、心脑血管疾病

许家艳主任表示,随着气温波动,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力度也会增大,容易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等多种与血管健康有关的疾病。因此有这些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

白露养生应该记住以下4个秘诀

1、温水泡脚,补养肾气

许家艳主任表示,白露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不少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或者是四肢发冷、乏力等,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白露要注意补肾气。晚上坚持泡脚,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2、动静结合,调养心神

许家艳主任表示,白露之后是锻炼身体的好时节,此时选择运动应因人而异,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3、饮食清润,喝粥防燥

许家艳主任表示,秋季与肺对应,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但肺喜润不喜燥,所以建议在饮食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素食为主。建议早晨喝碗粥,有防秋燥的作用。

4、早睡早起,秋冻适度

白露阳气逐渐收敛,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做到早睡早起,起床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能够帮助肺气的宣发。

许家艳主任表示,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健康人群可以适当“秋冻”,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但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起床后应适当添件薄衣,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莫要盲目“秋冻”,以免受寒。

肖瘤医生:https://xiaoliuyisheng.cn/html/zixun/1775.html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运用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抑郁症、长期失眠、过敏性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各类疑难杂症。

擅长:中医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中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驱邪相结合,治疗肺肿瘤、胃肿瘤、肝肿瘤、食道肿瘤、肠肿瘤、乳腺肿瘤等各种肿瘤。

擅长:食道肿瘤、胃肿瘤、十二指肠腺肿瘤、胰腺肿瘤、结直肠肿瘤等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治疗肺肿瘤、肾肿瘤、肝肿瘤、前列腺肿瘤、乳腺肿瘤、卵巢肿瘤、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等恶性肿瘤;治疗中晚期各类肿瘤,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对减少恶性胸腹水有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