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频繁看医生、生理紧张、对疾病的恐惧、放化疗等都会加重癌症患者的烦躁、焦虑和抑郁。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造血系统受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春季气温变化更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疾病;另外,癌症患者在化疗后,食欲较差,身体实际上得到的营养较少,能量消耗较快,这样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且缺乏运动也不利于正气的恢复。春天是草木开始,一切疾病的季节,一年中较好的健康康复应该从春天开始。
保持精神上的快乐
中医强调“天人对应”,即人与自然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人的肝与春相对应,春与肝气相通,肝属木,而“木旺旺于春”,春肝是季节性养生。“肝”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主引流”。肝主引流,即肝主调节调节气机,气机不畅,肝气不舒服,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眼睛干涩、耳鸣、口干苦、肝区肿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因此,春天养生,特别是对癌症患者来说,首先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精神放松,不要担心生气,多和“癌症”患者交流,多和医生交流,有助于缓解情绪。同时配合按压手法刺激耳廓上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和调整。如按压神门、耳、交感穴位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保暖
春季气温变化很大,由暖转冷,身体虚弱的人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是春季的主要邪。“风是阳邪,易攻阳位”,所以宜“春盖”,不可突然减衣。春天要“保阳气,养阳气”,这就是古话“春盖秋冻,以老病治”的意思。放化疗后,肿瘤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背部和颈部,因为背部和颈部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背部和颈部受凉会引起感冒、咳嗽等疾病。睡前可以泡姜脚。生姜水泡足可祛寒、换血为了改善睡眠,缓解疲劳,治疗和预防感冒,好是在泡脚的时候揉搓脚。每次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做好饮食和调理工作
遵循“以药补不如以食补”的原则,饮食调理对于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食欲尤为重要。饮食有序清洁,不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不易消化、油炸的食物,或过冷、过酸、过咸、过辣的食物。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注意粗细结合,使膳食多样化、均衡、全面。食欲不好的人可以少食多餐,多吃一些口感甘甜爽滑的食物,以补益脾胃功能,如大枣、蜂蜜、枸杞、芡实、山药、小米、糯米、白菜、菠菜、香椿芽、芋头、黑木耳、香菇等。现代营养学证实,日常食用豆制品食品,可增加免疫力。中医认为,红豆平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排尿不良、脾虚水肿;服用大豆可使皮肤修长、益色、补精、增力、补虚开胃,是体质弱弱的适宜滋补食物;黑豆味甘、性平、具有补肾强体、活血益水、解毒之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肿瘤患者可选择高蛋白瘦肉、深海鱼类、蛋类等,尽量不要吃羊肉、狗肉、鹌鹑、炸花生、葵花籽、带鱼等。
适当的运动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本称发辰,天地皆生,万物以荣,夜卧早,宽步朝廷,穿发慢,使之智生,生而不杀,赐而不夺,赏而不罚,春应而生,道之养生。”提倡春季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在放化疗后,肿瘤患者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白天可以外出,适当伸展四肢,下围棋、象棋等,还可以练习八丹锦、太极拳、易金经等中国传统保健项目。因为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分散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是有益的食物消化吸收,预防便秘,改善睡眠。
因此,加强癌症患者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效果,增强患者的抗癌信心,促进癌症的康复。
武汉国粹中医馆是一家以中医为特色的综合性中医诊疗机构,综合采用传统手段和现代方法,为患者提供肿瘤以及各种疑难病、常见病中医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