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尿床困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闫润菊主任教你改善孩子尿床行为

北京天使儿童医院

尿床,或称为夜遗尿症,是儿童时期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据报告,全球约有15-20%的儿童患有夜遗尿症。然而,许多家长并未意识到尿床也可能是一种疾病,从而耽误了孩子的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闫润菊主任在此为我们科普如何改善孩子的尿床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尿床的原因。尿床的主要原因包括夜间多尿、膀胱容量相对小和觉醒障碍。其中,夜间多尿是常见的原因,可能与夜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足或敏感性差有关。此外,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也可能导致尿床。

闫主任指出,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每周遗尿超过2晚,且持续3个月以上,就有可能是遗尿症,需要及时就医。尿床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孩子变得内向和自卑,影响其社交和心理健康。

对于尿床的治疗,闫主任强调,首先应进行作息与饮食调节。例如,减少晚餐后的水分摄入,确保孩子睡前排空膀胱。行为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激励系统和觉醒训练。激励系统是通过奖励孩子不尿床的夜晚来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觉醒训练则是通过训练孩子在夜间尿意来临时觉醒,并自行上厕所。

此外,闫主任还建议家长记录孩子的排尿日记,这有助于医生了解孩子的尿床模式,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家长也应注意,不是所有的尿床都是遗尿症。例如,5岁以下的孩子尿床通常不属于遗尿症,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闫主任提醒家长,尿床不是孩子的过错,需要经过专科医生的诊治。通过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大多数单纯尿床的情况是可以康复的。

综上所述,改善孩子的尿床行为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理解,以及专业医生的指导。通过综合治疗,孩子们可以摆脱尿床的困扰,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脑发育不良、智障、唐氏综合症等儿童疑难病的诊疗。

擅长:青少年厌学、社交困难、情绪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网络成瘾、学习困难、早恋、非自杀性自伤、强迫症、焦虑、抑郁、对立违抗等儿童相关心理障碍的治疗。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擅长: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遗尿症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