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俗称“尿床”,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专家闫润菊为您解析孩子遗尿症的原因,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一、遗尿症的定义及分类
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在夜间睡眠中不自主地排尿,导致尿湿床铺。根据病因,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尿床从婴儿期延续而来,从未有过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且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继发性遗尿症则常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
二、遗尿症的原因
生理因素
(1)泌尿系统发育不成熟:儿童的泌尿系统可能还不够成熟,导致夜间控制尿液的能力不足。
(2)膀胱容量较小:部分儿童的膀胱容量较小,容易在夜间尿湿床铺。
(3)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增加遗尿风险。
心理因素
儿童可能因为受到惊吓、焦虑、紧张或心理压力等原因而出现遗尿情况。如家庭环境的变动、父母间的矛盾、学习压力等都可能影响到儿童的情绪状态。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尿症有显著的家族倾向。同卵双胞胎遗尿的发生率为68%,而双卵双生的概率为36%。
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如尿路感染、糖尿病、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等也可能导致遗尿情况。
睡眠因素
睡眠过深,难以在膀胱充盈时觉醒排尿,从而导致遗尿。
三、遗尿症的治疗与预防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调整饮食:减少晚餐后的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训练膀胱功能:鼓励孩子白天定时排尿,提高膀胱控制能力。
心理疏导: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减轻其心理压力。
寻求专业治疗:对于遗尿症状较严重或持续存在的孩子,应及时就诊,寻求专业治疗。
遗尿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需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爱与陪伴是关键,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