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不达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沈明主任科普矮小症诊断依据

北京天使儿童医院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问题一直备受家长关注。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是否能够达到正常的身高水平,是否患有矮小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沈明主任在科普中详细介绍了矮小症的认定标准,为家长们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沈明主任指出,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儿童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这一标准是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可的矮小症诊断依据。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正常人群的身高分布大致呈正态分布,平均身高位于分布曲线的中间位置。如果儿童的身高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就意味着他们的身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远低于同龄人的一般水平。而第3百分位数则表示在100个同龄儿童中,身高排名在第3位及以下。这两种表述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准确地界定矮小症的范围。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标准,沈明主任列举了一些实际数据。以我国儿童为例,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身高范围是不同的。例如,对于10岁的男孩,正常平均身高大约为140厘米,那么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约121厘米)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约122厘米)的男孩,就可以被认定为矮小症。对于女孩来说,10岁的正常平均身高大约为138厘米,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约119厘米)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约120厘米)的女孩,同样属于矮小症范畴。

沈明主任强调,家长在判断孩子是否患有矮小症时,不能仅仅凭借直观感觉,也不能单纯与周围个别孩子比较。因为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受到遗传、营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发现孩子的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或者生长速度过慢,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内分泌科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检查。

在医院的检查中,医生会综合考虑孩子的身高、体重、骨龄、生长速度等多项指标,并结合家族遗传史、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判断孩子是否存在矮小症。一旦确诊为矮小症,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营养指导、运动建议、药物治疗等,以帮助孩子尽可能地达到理想的身高水平。

沈明主任的科普让家长们对矮小症的认定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脑发育不良、智障、唐氏综合症等儿童疑难病的诊疗。

擅长:青少年厌学、社交困难、情绪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网络成瘾、学习困难、早恋、非自杀性自伤、强迫症、焦虑、抑郁、对立违抗等儿童相关心理障碍的治疗。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擅长: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遗尿症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