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平静生活被一张体检单打破
10岁的阳阳(化名)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喜欢独处,很少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一年级入学体检时,校医发现他胸骨凹陷,建议家长带往专科医院检查。经过胸部CT和Haller指数测量,阳阳被确诊为中度漏斗胸,凹陷深度达2.8cm,心脏受压向右移位,肺功能较同龄人低15%。
“医生说如果继续拖延,可能影响心肺发育,甚至连跑步都会气喘吁吁。”阳阳妈妈回忆起确诊时的心情,满是自责,“我一直以为他只是‘胸有点塌’,没想到是病。”
挣扎:传统手术的恐惧与超微创技术的希望
起初,家人对手术充满顾虑。传统漏斗胸手术需要切开胸壁、截断肋骨,创伤大、恢复慢,还可能留下明显疤痕。阳阳听说要“开胸”,躲在被子里偷偷哭了好几次。
直到了解到南京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的胸壁畸形超微创专利矫正术,一家人看到了转机:
切口仅2cm:位于腋下隐蔽处,术后几乎无痕;
无需断骨:通过内窥镜引导植入新型矫形器,全程不损伤肋骨;
住院时间短:对比传统手术住院时间,极大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术后6个月复查时,阳阳的胸部CT显示:胸骨凹陷完全矫正,心脏回归正常位置,肺功能恢复至预计值的92%。更让家人惊喜的是,曾经自卑的他主动报名了学校游泳队,还在期末体育测试中拿到了“优秀”。
“现在换衣服时,他会对着镜子笑,说‘我终于和别的男生一样了’。”阳阳妈妈眼眶泛红,“早知道超微创技术这么安全有效,真该早点做决定。”
阳阳的故事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漏斗胸患儿约5-8万人,仅20%接受规范治疗,超过半数因家长“观望犹豫”错过黄金矫正期。
给家长的3点建议:
重视体检异常:幼儿园、小学体检时留意胸壁形态,发现凹陷及时到胸外科就诊;
拒绝“容貌羞耻”绑架:漏斗胸是疾病,不是“孩子的错”,尽早治疗才能避免心理创伤;
科学选择术式:超微创技术已成为国际主流方案,创伤小、恢复快,可很大限度降低孩子身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