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保健 > 人群保健 > 正文

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 2011-07-29 14:0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手足口病在婴幼儿中非常常见,手足口病在这个季节出现的机率也是很大的,家中有宝宝的您对手足口病了解多少?这些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必须要知道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相关的研究显示,婴幼儿手足口病其实就是一种通过肠道引发的传染疾疾病,一般在婴幼儿身上比较常见,大多数的病例病状都比较轻微,主要的表现就是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一些症状,大部分的手足口病的患者都是可以自行康复的;少数的患者会发生脑膜炎、心肌炎和肺炎等严重的症状,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它的流行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能会发病。

往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让很多家长都还在提心吊胆的,但是专家说,手足口病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只要适当的加强预防措施就可以完全避免感染,因此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这个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托幼机构等儿童一般都要快哦明显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就要及时的把孩子带去医院就诊,患儿最好是可以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坚持去上学。

家长容易携带致病菌

亲吻孩子是父母平时在表达爱意的时候最常用的方式,但在这个手足口病高发病概率比较高的时节,亲吻带给孩子的可能就不只是爱了,而且很可能是病菌。由于成人的社交环境比较复杂,很难避免会沾染到一些病菌。虽然手足口病的患者大部分还都是婴幼儿,但家长也很容易就会携带致病菌,成人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强,即使不小心感染了手足口病也不会出现什么特别的症状,但是这时候其实你已经成为了病毒的携带者。

患病后仍可能再次感染

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其实非常的多的,宝宝在一次得病后,就会对这次引起感染的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并不是说对所有病毒都有抵抗力,因此即使已经得过手足口病仍很可能再次被感染的。

勤洗手可预防手足口病

平时一定要养成比较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防止手足口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是在这个病毒的流行期,最好是可以用稀释过后的消毒液进行洗手。这样对于患儿的家庭,当孩子出现一些高烧、皮疹等并发症,则须立即的把孩子送医院进行治疗;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的患儿,可以采用家庭隔离的办法进行观察,让宝宝在家休息,还要多喝开水,一般在10天左右就能基本痊愈了。

关于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您现在都知道了吗?如果您还有什么关于手足口病方面的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相信我们的专家一定会给您满意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防治小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小知识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疾病都会对大家的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受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拿手足口这种病来说吧,那么关于手足口病防治小知识都有什么呢,下边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手足口病治疗西医治疗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详细]
发布于 2017-08-30

最新推荐

人一上年纪,别太“勤快”这3件事,操心越多、病越多
人一上年纪,别太“勤快”这3件事,操心越多、病越多
总有人说:人老了,要多动、多做、多操心,才不容易“废”。但越来越多医生和研究却提醒,中老年人越“勤快”,越可能落下一身病。上了年纪,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扛造,如果一味逞强、事事亲为,反而会变成“自毁式勤快”。有些事,不是不做,而是要“少...[详细]
2025-05-06 17:33
专家提醒:很多“病”其实不是病,是老了的表现,乱治才真危险!
专家提醒:很多“病”其实不是病,是老了的表现,乱治才真危险!
一觉醒来,头有点晕,腿有点软,去医院一查,“高血压”“骨质疏松”“动脉硬化”一堆名词扑面而来。不少中老年人这时心里就慌了: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是不是要天天吃药了?医生却说了一句真话:“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真的病了,而是老了。”听着扎心,却是真...[详细]
2025-05-06 11:12
经常干体力活的人怎么调养
经常干体力活的人需要通过营养补充、作息调整、肌肉保护、心理调节和定期体检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调养。1、营养补充:高强度体力劳动会加速能量消耗和肌肉损伤,每日需增加300-500大卡热量摄入,重点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鸡胸肉、大豆,搭配慢碳如燕麦...[详细]
2025-05-01 22:58
60岁下蹲多少算正常
60岁人群下蹲能力反映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正常范围通常为连续完成5-10次标准深蹲,动作需保持躯干稳定、膝盖不超过脚尖。1、肌肉力量评估:下肢肌群衰退是影响下蹲能力的主因,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力量不足会导致起身困难。建议通过坐站测试评估:...[详细]
2025-05-01 22:54
60岁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步为好
60岁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步为好
60岁以上老人每天步行6000-8000步为宜,需结合个体差异、基础疾病和运动习惯调整。1、生理特点:老年人肌肉量每年减少1-3%,关节退变加速。每天6000步可维持肌力,超过8000步可能加重膝关节负担。骨质疏松患者建议分次完成,单次不超...[详细]
2025-05-01 22:50
六十岁每天走路多少为宜
六十岁人群每日步行6000-8000步为宜,具体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关节功能和运动习惯调整。1、基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换算成步数约为每日6000步。这个强度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同时避免关节过度磨损。...[详细]
2025-05-01 22:46
60岁人每天走多少步最好
60岁人群每日步行6000-8000步最佳,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关节功能、基础疾病和运动习惯综合调整。1、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换算为日均6000-8000步可满足需求。哈佛医学院研究显示该步数范围...[详细]
2025-05-01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