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保健 > 人群保健 > 正文

排大便时“先硬后软”别不当回事,可能是身体出现了这5种问题,要重视

发布时间: 2024-06-11 18:1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日常生活中,排便是身体排除废物的一种自然生理过程。然而,如果你在排便时经历了先硬后软的情况,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告。

排大便时“先硬后软”别不当回事,可能是身体出现了这5种问题,要重视

而当大便在排出之后,人们可以根据大便的形状以及颜色,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大便是软硬适中的长条状。

如果当自己的大便形状发生异常,比如说有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排便时,会排出先硬后软的大便,其实这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出现问题了,以下是可能导致这种排便模式的四种潜在问题,切勿忽视,及时关注身体的信号。

便秘

便秘是造成排便先硬后软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时间的便秘可能导致粪便在结肠中停留过久,变得更加干硬,而在排便时可能出现先硬后软的情况。

便秘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水分摄入不足等有关。解决方法有加强运动,增加蔬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肠胃功能紊乱

在食物进入身体之后,会通过肠胃进行消化吸收,如果肠胃功能出现异常,那么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就会受到影响,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先硬后软,在排便前期会非常困难,后期会感觉自己总是排不干净。

其实这就已经说明你的肠胃功能出现了紊乱,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自己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工作中长期久坐,以及自己的压力比较大等,这些都会影响大便的排便情况。

水分代谢异常或缺水

有很多年轻人,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也没有养成及时喝水的习惯,这就会导致身体严重缺水。

而肠道在日常蠕动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若水分摄入不足,肠道会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再利用,导致大便干结,排便变得困难。

这时我们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不然体内的有害物质会长期停留在肠道中,很有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问题。

此时可适当服用一些益生菌、草药茶等,帮助调节。其实,古人早有对付这一问题的妙法。像《黄帝内经》里就提到,可以在睡前饮用一碗白芍薤白汤,白芍25克,薤白15克,清水500毫升,微火煎煮10分钟即可。白芍滑肠通便,薤白健脾祛湿,两药合用可解决多数便秘源头。

肠道炎症或肠梗阻

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排便时出现先硬后软的情况。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组织的炎症和溃疡,影响正常的肠道蠕动,使排便过程异常。

肠道梗阻是指由于肠道腔内或腔外阻塞而导致粪便无法正常通过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排便时的硬软不一,特别是在梗阻位置之前的肠段中,粪便可能变得更加干硬。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排便时,“前硬后软”意味着什么?并非便秘那么简单,别不当回事
排便时,“前硬后软”意味着什么?并非便秘那么简单,别不当回事
上厕所时突然发现"前硬后软"?别以为只是普通便秘在作怪!这种被医学界称为"粪便分型异常"的情况,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特殊信号。80%的人遇到过却不当回事,今天带你破解这个尴尬的身体密码。[详细]
发布于 2025-05-08

最新推荐

人一上年纪,别太“勤快”这3件事,操心越多、病越多
人一上年纪,别太“勤快”这3件事,操心越多、病越多
总有人说:人老了,要多动、多做、多操心,才不容易“废”。但越来越多医生和研究却提醒,中老年人越“勤快”,越可能落下一身病。上了年纪,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扛造,如果一味逞强、事事亲为,反而会变成“自毁式勤快”。有些事,不是不做,而是要“少...[详细]
2025-05-06 17:33
专家提醒:很多“病”其实不是病,是老了的表现,乱治才真危险!
专家提醒:很多“病”其实不是病,是老了的表现,乱治才真危险!
一觉醒来,头有点晕,腿有点软,去医院一查,“高血压”“骨质疏松”“动脉硬化”一堆名词扑面而来。不少中老年人这时心里就慌了: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是不是要天天吃药了?医生却说了一句真话:“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真的病了,而是老了。”听着扎心,却是真...[详细]
2025-05-06 11:12
经常干体力活的人怎么调养
经常干体力活的人需要通过营养补充、作息调整、肌肉保护、心理调节和定期体检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调养。1、营养补充:高强度体力劳动会加速能量消耗和肌肉损伤,每日需增加300-500大卡热量摄入,重点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鸡胸肉、大豆,搭配慢碳如燕麦...[详细]
2025-05-01 22:58
60岁下蹲多少算正常
60岁人群下蹲能力反映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正常范围通常为连续完成5-10次标准深蹲,动作需保持躯干稳定、膝盖不超过脚尖。1、肌肉力量评估:下肢肌群衰退是影响下蹲能力的主因,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力量不足会导致起身困难。建议通过坐站测试评估:...[详细]
2025-05-01 22:54
60岁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步为好
60岁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步为好
60岁以上老人每天步行6000-8000步为宜,需结合个体差异、基础疾病和运动习惯调整。1、生理特点:老年人肌肉量每年减少1-3%,关节退变加速。每天6000步可维持肌力,超过8000步可能加重膝关节负担。骨质疏松患者建议分次完成,单次不超...[详细]
2025-05-01 22:50
六十岁每天走路多少为宜
六十岁人群每日步行6000-8000步为宜,具体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关节功能和运动习惯调整。1、基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换算成步数约为每日6000步。这个强度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同时避免关节过度磨损。...[详细]
2025-05-01 22:46
60岁人每天走多少步最好
60岁人群每日步行6000-8000步最佳,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关节功能、基础疾病和运动习惯综合调整。1、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换算为日均6000-8000步可满足需求。哈佛医学院研究显示该步数范围...[详细]
2025-05-01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