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保健 > 人群保健 > 正文

从日常生活中做到关爱乳房

发布时间: 2011-10-04 08:3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爱乳房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

第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因为烟草、酒精和过高的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均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第二,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内免疫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体育锻炼还可以达到合理控制体重的目的,降低因肥胖增加的乳腺癌的发病危险。体育锻炼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第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足可以影响卵巢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第四,保持良好的心态。研究表明,长期的负性情绪及过高的心理压力,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多学习掌握乳腺疾病知识

乳房是位于体表的器官,病变在很早期即可容易发现,目前许多人由于对于乳腺疾病知识的匮乏,导致乳腺癌等疾病在体内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而没有被认识,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专家认为应该了解并掌握以下科普常识。

第一,养成良好的体检习惯。养成良好的乳腺自检习惯和正规的体检相结合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最佳方法。美国癌症协会推荐:乳腺临床检查20至40岁每3年一次,40岁以上每年检查一次,50岁以上每年拍一次乳腺钼靶片。正因为这样的监测机制,美国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位居世界前列。

第二,警惕身体内出现的异常信号。当发现乳腺出现肿块、乳头溢液(尤其血性或清水样溢液)、乳头轻度回缩或糜烂、乳房皮肤轻度凹陷或隆起、乳腺局限性增生经药物治疗不能改善或不随月经周期变化等信号往往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当有上述情况出现时,应及早到乳腺专科就诊。

第三,了解乳腺癌的诊疗常识,避免陷入防治误区。目前普遍存在的第一个误区是:“重仪器轻体检”。人们往往以超声、CT、核磁等其它仪器检查代替临床医师的乳房体检。事实上,无论何种仪器检查均存在着一定的误诊率。正确的诊断必须依据临床医师查体和必要的仪器辅助检查综合判断。“重仪器轻体检”的结果导致了一部分乳腺癌的漏诊。误区之二:手术至上。不少人至今仍认为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对于化疗、内分泌治疗这些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随意摒弃或不规范应用。误区之三:盲目轻信“偏方”、“秘方”、“抗癌中药”等。中医中药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全身状况,增加免疫力,降低化疗、放疗的副反应确有一定的益处,但其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并不确切,盲目夸大中医中药的抗癌作用是不科学的。在临床工作中,看到一些患者盲目依赖“中医秘方”而回避化疗、手术等治疗方法,从而导致了病情的延误,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详情可登录女性保健专题http://care.fh21.com.cn/nvx/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日常生活中治疗乳房增生的方法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治疗乳房增生的方法有哪些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日常生活中治疗乳房增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低脂高纤饮食。遵循“低脂高纤”饮食原则,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增加人体代谢途径,减少乳腺受到的不良刺激。还...[详细]
发布于 2011-08-04

最新推荐

人一上年纪,别太“勤快”这3件事,操心越多、病越多
人一上年纪,别太“勤快”这3件事,操心越多、病越多
总有人说:人老了,要多动、多做、多操心,才不容易“废”。但越来越多医生和研究却提醒,中老年人越“勤快”,越可能落下一身病。上了年纪,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扛造,如果一味逞强、事事亲为,反而会变成“自毁式勤快”。有些事,不是不做,而是要“少...[详细]
2025-05-06 17:33
专家提醒:很多“病”其实不是病,是老了的表现,乱治才真危险!
专家提醒:很多“病”其实不是病,是老了的表现,乱治才真危险!
一觉醒来,头有点晕,腿有点软,去医院一查,“高血压”“骨质疏松”“动脉硬化”一堆名词扑面而来。不少中老年人这时心里就慌了: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是不是要天天吃药了?医生却说了一句真话:“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真的病了,而是老了。”听着扎心,却是真...[详细]
2025-05-06 11:12
经常干体力活的人怎么调养
经常干体力活的人需要通过营养补充、作息调整、肌肉保护、心理调节和定期体检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调养。1、营养补充:高强度体力劳动会加速能量消耗和肌肉损伤,每日需增加300-500大卡热量摄入,重点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鸡胸肉、大豆,搭配慢碳如燕麦...[详细]
2025-05-01 22:58
60岁下蹲多少算正常
60岁人群下蹲能力反映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正常范围通常为连续完成5-10次标准深蹲,动作需保持躯干稳定、膝盖不超过脚尖。1、肌肉力量评估:下肢肌群衰退是影响下蹲能力的主因,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力量不足会导致起身困难。建议通过坐站测试评估:...[详细]
2025-05-01 22:54
60岁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步为好
60岁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步为好
60岁以上老人每天步行6000-8000步为宜,需结合个体差异、基础疾病和运动习惯调整。1、生理特点:老年人肌肉量每年减少1-3%,关节退变加速。每天6000步可维持肌力,超过8000步可能加重膝关节负担。骨质疏松患者建议分次完成,单次不超...[详细]
2025-05-01 22:50
六十岁每天走路多少为宜
六十岁人群每日步行6000-8000步为宜,具体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关节功能和运动习惯调整。1、基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换算成步数约为每日6000步。这个强度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同时避免关节过度磨损。...[详细]
2025-05-01 22:46
60岁人每天走多少步最好
60岁人群每日步行6000-8000步最佳,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关节功能、基础疾病和运动习惯综合调整。1、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换算为日均6000-8000步可满足需求。哈佛医学院研究显示该步数范围...[详细]
2025-05-01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