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鱼蛋是以鱼肉糜为主料,加入淀粉、调味料制成鱼丸后,再以咖喱酱汁炖煮的港式街头小吃。
鱼肉糜多选用白身鱼如鳕鱼或鲮鱼,混合10%-20%肥猪肉增加滑嫩口感。淀粉常用木薯粉或马铃薯粉,占比约15%-20%起到黏合作用。调味需添加盐、糖、胡椒粉,部分配方会加入虾米或干贝粉提鲜。
鱼肉需经反复捶打形成胶质,搅拌时控制温度在10℃以下防止蛋白质变性。传统做法手工挤丸,现代多用鱼丸机成型,沸水煮至浮起后过冷水定型,直径通常2-3厘米。
基础酱料包含咖喱粉、椰奶、洋葱、姜黄粉,港式配方会加沙茶酱和花生酱。需小火慢熬30分钟以上,稠度以能挂勺为佳,辣度通过辣椒粉调节,糖量需平衡咖喱涩味。
每100克约含蛋白质12克、脂肪8克,咖喱中的姜黄素具抗炎作用。但钠含量可达800毫克,食用时建议搭配萝卜等蔬菜平衡咸度,控制单次摄入量在5-6颗为宜。
东南亚版本会添加香茅和柠檬叶,日式改良用味噌替代咖喱。素食版以魔芋粉和豆腐为基底,低脂版采用鸡胸肉糜,近年出现添加芝士的熔岩流心款。
制作时可选用龙利鱼等深海鱼提升omega-3含量,咖喱酱中加入番茄降低油腻感。搭配焯水的西兰花或甜椒增加膳食纤维,运动后食用建议减少酱汁用量。家庭自制建议现做现食,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复热时加少量水防止酱汁过稠。
2014-05-15
2014-05-15
2014-05-15
2014-05-15
2014-05-15
2014-05-15
2014-05-15
2014-05-14
2014-05-14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