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儿菜是芥菜的一个变种,学名抱子芥,以膨大茎部及腋芽为食用部位,具有脆嫩多汁、微苦回甘的特点。
儿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茎部膨大呈纺锤形,周围环生多个腋芽形成"抱子"状。其生长周期约90天,耐寒性强,适合冬季种植。茎部与芽苞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赋予独特风味,烹饪后苦味减弱。
每100克儿菜含膳食纤维2.1克、维生素C47毫克,钾含量达246毫克。硫代葡萄糖苷分解产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芥子油苷可促进消化液分泌。茎部水分含量超过93%,低热量适合控重人群。
川菜常用泡制、快炒或煮汤。泡儿菜需用盐水腌制7天,搭配辣椒增味;清炒时建议先焯水去苦,配腊肉更佳;儿菜排骨汤可保留原味,炖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芽苞部位更嫩,适合凉拌。
优质儿菜单体重300-500克,表皮青白无黑斑,芽苞紧实。未切割的整颗冷藏保存可达2周,切块后需密封并3日内食用。冷冻储存需先焯水,但口感会变软。
作为四川特产,儿菜是冬季"杀年猪"宴席必备,寓意多子多福。重庆涪陵区有大规模种植,当地开发出儿菜干、儿菜酱等加工品。云贵地区称其为"娃娃菜",食用方法略有差异。
日常食用建议搭配动物蛋白平衡寒性,痛风患者需控制摄入量。烹饪时保留外层老叶可提升鲜味,茎部切薄片更易入味。冬季每周食用2-3次有助于补充维生素,焯水后凉拌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素。适量运动后食用儿菜汤可补充电解质,但胃寒者建议搭配姜片烹调。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