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煎煮中药需掌握器具选择、浸泡时间、火候控制、特殊处理及药液保存五个关键步骤。
传统砂锅或陶瓷锅是最佳煎药容器,其化学性质稳定且受热均匀。避免使用铁、铝等金属器皿,金属离子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现代电子煎药壶可精确控温,适合忙碌人群使用。煎药前需彻底清洁器具,避免油渍残留影响药性。
药材需冷水浸泡30-60分钟,水量淹没药材2-3厘米。根茎类药材吸水性强可延长至90分钟,花叶类药材30分钟即可。夏季高温环境需冷藏浸泡防止变质。特殊药材如茯苓、山药等遇水易糊化,需单独包煎。
解表类药物宜武火快煎10-15分钟,补益类药物需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煮过程中保持微沸状态,避免剧烈沸腾导致有效成分挥发。第二煎水量减少1/3,煎煮时间缩短1/4,两煎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先煎药材如附子需单独煎煮1小时去毒性,后下药材如薄荷在关火前5分钟加入。烊化阿胶需用药液趁热融化,冲服三七粉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旋覆花等绒毛类药材需包煎防止刺激咽喉。
煎好药液冷藏保存不超过3天,服用前加热至60℃左右。真空包装药液可保存7-10天。代煎服务采用灭菌包装能保存30天。药渣可重复煎煮1次用于泡脚或外敷,但内服药液不建议隔夜使用。
煎药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影响药效吸收。适当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服药后出现口舌麻木等异常反应需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不同体质人群煎药方法存在差异,慢性病患者建议在专业药师指导下调整煎煮方案。正确保存药材需避光防潮,夏季可放置生石灰吸湿。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