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三次可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具体方法包括浸泡时间控制、水量调整、火候掌握、分次过滤、药渣处理。
药材需冷水浸泡30-60分钟,使细胞充分吸水膨胀。首次煎煮前,阿胶类药材需单独烊化,矿物类药材需打碎先煎。浸泡不足会导致成分溶出率降低20%-40%。
首次加水没过药材3-5厘米,二煎水量减少1/3,三煎保持药液浸没药材。解表药宜少水快煎,滋补药需多水文火。每煎取液量控制在150-200ml,三次混合后总量为400-600ml。
解表药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10分钟,补益药全程文火慢煎40分钟。附子等有毒药材需先煎1小时,后下药材在最后5分钟加入。三次煎煮时间建议分别为30分钟、25分钟、20分钟。
每次煎煮完毕立即用300目纱布过滤,避免药渣反吸有效成分。三次药液分别存放,混合前测定比重差不应超过0.05。人参等贵重药材可单独煎煮后兑入。
第三次煎煮后的药渣可制作药枕或足浴包。外用药渣可加热后敷贴患处,内服药渣晒干后可制成香囊。实验显示药渣中仍含有15%-20%的有效成分。
煎药期间忌用金属器具,推荐使用砂锅或陶瓷锅。服药期间需忌食生冷油腻,配合八段锦等养生功法效果更佳。药液冷藏保存不超过3天,服用前隔水加热至40℃为宜。不同体质人群可调整煎煮次数,阴虚火旺者建议煎煮四次,阳虚者两次即可。冬季煎药时间可延长10%,夏季应减少15%水量。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