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AD剂补充需根据个体发育情况调整,一般建议持续至2-3岁,具体需结合喂养方式、日照条件和医生评估。
出生后两周至1岁是维生素AD缺乏高风险阶段。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配方奶喂养儿需计算每日摄入总量。该阶段每日需补充维生素A1500IU、维生素D400IU,采用滴剂形式更易吸收。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需要双倍剂量,需遵医嘱调整。
1-3岁儿童因快速生长发育需要持续补充。此阶段建议维生素A2000IU/天、维生素D600IU/天,可选择软胶囊剂型。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出生或户外活动不足的儿童,可延长补充至3岁后。定期检测血清25-OHD水平,理想值应维持在50-125nmol/L。
3岁后健康儿童可通过强化食品和日照满足需求。每周2-3次富含维生素AD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深海鱼、蛋黄等。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阳光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存在挑食、过敏或慢性腹泻等情况仍需继续补充,剂量调整为维生素D800IU隔日服用。
青春期前儿童出现生长痛、夜惊、多汗等症状时需重新评估。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复发,建议检测骨碱性磷酸酶。治疗剂量可达2000IU/天,连续补充2-3个月后复查。肥胖儿童因脂肪组织蓄积需要增加20%-30%的维生素D补充量。
常见维生素AD制剂包括伊可新、星鲨等品牌,注意区分1岁以下绿盒和1岁以上粉盒剂型。维生素A中毒风险存在于长期超量服用,每日不超过5000IU。与钙剂同服时建议间隔2小时,避免影响铁、锌等矿物质吸收。
日常饮食中每周安排1次猪肝或鸡肝,每次30-50g可提供足量维生素A。强化AD的牛奶、奶酪等乳制品可作为辅助来源。春夏季保证每日裸露四肢晒太阳15-30分钟,秋冬季可补充维生素D3滴剂。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通过骨密度检测或血液检查动态调整补充方案,避免不足或过量风险。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