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得名源于其解剖位置与颜色特征,实际指猪、牛等动物的主动脉血管。
黄喉并非喉部组织,而是动物胸腔内连接心脏的主动脉弓部位。这段血管因富含弹性纤维呈现淡黄色,且位置靠近咽喉区域,民间便以"喉"代称。屠宰后经加工处理,血管外膜被剥离,留下中膜层形成脆嫩口感。
新鲜状态下呈现明显黄色调,源于血管壁中大量存在的弹性蛋白。这种特殊蛋白质在煮熟后仍保持淡黄色泽,与普通肉类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区分标识。
川渝火锅文化推动这一称谓普及,当地将动物血管归类为"下水"食材。因主动脉血管粗壮易处理,逐渐成为火锅标配,为区别于其他内脏器官故保留"黄喉"专称。
市售黄喉需经过漂洗、去膜、切花等多道工序。新鲜血管呈管状,经碱水浸泡后膨胀变脆,横切面可见蜂窝状结构,这种独特质地使其在涮煮时能快速吸收汤汁。
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脂肪含量低于普通肉类。每100克含蛋白质13克,且富含锌、铁等矿物质,但胆固醇含量较高需适量食用。
日常食用建议搭配绿叶蔬菜平衡营养,涮煮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保持脆嫩。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摄入量,处理时可先用料酒生姜焯水去腥。选购时认准正规渠道产品,避免购买颜色异常发白的漂白制品。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