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米是禾本科黍属的古老谷物,由糜子脱壳制成,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常用于北方传统主食及养生膳食。
黄米学名为黍子,属一年生草本作物,株高约60-120厘米,穗状花序松散,籽粒呈淡黄色圆形。与小米不同,黄米颗粒更大且黏性较强,适合制作糕点和发酵食品。其耐旱特性使其在北方干旱地区广泛种植,生育期约90-120天。
每100克黄米含蛋白质11.7克、脂肪3.3克,膳食纤维4.6克,镁116毫克。特有的支链淀粉结构使其升糖指数低于大米,适合血糖管理人群。所含的色氨酸能促进血清素合成,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传统黄米需经浸泡、碾磨、筛分三道工序处理。可制成黄米面窝窝头、黄米凉糕等特色食品,山西黄米油糕采用油炸工艺,陕北则用发酵法制作黄米酒。现代食品工业将其膨化后作为谷物早餐原料。
本草纲目记载黄米可"和胃安眠",其碱性特质能中和胃酸。所含的锌元素有助于伤口愈合,硒元素具有抗氧化功效。建议更年期女性搭配红枣食用,能缓解潮热症状。
优质黄米颗粒饱满呈均匀淡黄色,避免选择有霉味或碎粒多的产品。密封存放于阴凉处可保存12个月,夏季建议冷藏防止虫蛀。烹饪前淘洗不超过两次,避免B族维生素流失。
日常可将黄米与南瓜同煮增强β-胡萝卜素吸收,搭配豆类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推荐每周食用3-4次,每次50-80克为宜。体力劳动者可增加至100克,搭配深色蔬菜平衡营养。注意消化不良者应减少食用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膳食纤维造成腹胀。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