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用保健品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营养素过量中毒、过敏反应、消化系统负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副作用。
保健品中激素类成分可能干扰儿童正常发育。如含褪黑素的助眠产品会抑制性腺发育,蜂王浆可能诱发性早熟。需立即停用相关产品,通过生长激素检测评估损伤程度,必要时采用甲泼尼龙等药物调节内分泌。
脂溶性维生素蓄积中毒风险突出。维生素A过量导致颅压增高,维生素D引发高钙血症。急性中毒需静脉注射利尿剂促进排泄,慢性中毒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建议通过膳食分析确定营养素缺口再考虑补充。
蛋白粉、蜂胶等含致敏蛋白。表现为荨麻疹、喉头水肿等速发型过敏,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慢性接触性皮炎可口服氯雷他定,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过敏体质儿童应避免含异体蛋白的保健品。
益生菌制剂可能引发菌群失调性腹泻,铁剂易致便秘呕吐。出现症状应减量或停用,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建议选择儿童专用剂型,与餐同服减少刺激。
维生素K拮抗华法林抗凝作用,钙剂影响甲状腺素吸收。长期服药儿童需咨询药师,至少间隔2小时服用。癫痫患儿特别注意避免含麻黄碱的增高类产品。
儿童保健应优先通过均衡膳食获取营养,每日保证300ml牛奶、1个鸡蛋、50g瘦肉的基础摄入。适量进行跳绳、游泳等纵向运动促进营养吸收。必需补充时选择通过GMP认证的儿童专用制剂,并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定期监测身高体重、骨龄及血常规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