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宫颈癌疫苗能有效降低HPV感染风险,推荐适龄人群接种,接种必要性取决于年龄、性行为史和个体健康状况。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主要病因,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疫苗通过预防HPV16/18等致癌亚型感染,可阻断70%以上宫颈癌发生。未发生性行为前接种效果最佳,已有性行为者仍能获益。
现有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对宫颈癌前病变保护率达90%以上。九价疫苗覆盖7种高危型HPV,预防范围更广。完成全程接种后,保护期限至少10年,部分研究显示长期免疫记忆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45岁女性接种,我国批准二价疫苗适用9-45岁,四价20-45岁,九价16-26岁。青春期接种抗体水平更高,26岁以上女性可选择二价或四价疫苗。
妊娠期应推迟接种,哺乳期可安全接种。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评估后接种,HIV感染者推荐接种但效果可能降低。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既往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禁忌接种。
需完成3剂次接种0-1-6月或0-2-6月方案,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接种后仍需定期宫颈癌筛查,疫苗不能替代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日常保持单一性伴侣、使用避孕套可降低HPV感染风险。饮食中增加西兰花、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规律运动增强免疫力。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TCT检查,HPV与TCT联合筛查能提高检出率。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