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锻炼人群需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微量营养素补充,优质蛋白、复合碳水、维生素矿物质是关键。
运动后肌肉纤维修复需要足量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建议1.2-2克/公斤体重。鸡胸肉每100克含31克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三文鱼富含22克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乳清蛋白粉吸收率高达90%,适合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素食者可选择豆腐或鹰嘴豆,每100克分别含8克和19克植物蛋白。
复合碳水化合物维持运动耐力,燕麦的β-葡聚糖延缓血糖上升;红薯提供持久能量且含维生素A;糙米保留胚芽和麸皮,富含B族维生素。运动前2小时建议摄入50克复合碳水,高强度训练后按1.2克/公斤体重补充。
每小时出汗可流失1-1.5升水分,运动中每15分钟补充150-200ml含钠钾的电解质饮料。椰子水天然含钾量是香蕉的2倍;自制补液盐可搭配500ml水+1g盐+20g蜂蜜;西瓜汁含L-瓜氨酸能缓解肌肉酸痛。
维生素D缺乏影响肌肉功能,日晒20分钟或补充800IU维生素D3;镁参与300多种酶反应,杏仁和菠菜是优质来源;锌通过牡蛎或南瓜籽补充,促进睾酮合成。建议每日摄入5种不同颜色蔬果获取抗氧化物质。
肌酸可提升高强度运动表现,每日3-5克分次服用;支链氨基酸减少肌肉分解,建议运动前后各5克;β-丙氨酸缓冲乳酸堆积,需持续补充4周见效。使用前需评估个体耐受性,避免与咖啡因同服。
运动人群饮食需遵循“三三制”原则:三餐主食选择全谷物、薯类、杂豆各占三分之一;蛋白质来源中动物性、植物性、乳制品各占三分之一;每日蔬果摄入深色、浅色、菌藻类各占三分之一。每周进行2次抗阻训练后补充20克乳清蛋白+40克快碳,耐力运动后按0.8克/公斤体重补充碳水。长期大强度训练者需定期检测铁蛋白和维生素B12水平,避免运动性贫血发生。烹饪方式优先选择蒸煮、凉拌,控制食用油每日25-30克,坚果摄入不超过15克/天。
2024-07-09
2024-07-08
2024-07-08
2024-07-08
2024-07-08
2024-07-08
2024-07-08
2024-07-08
2024-07-08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