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人体主要产生能量物质、代谢中间产物和修复性营养素三类营养要素,涉及糖原分解、脂肪氧化和蛋白质代谢等生理过程。
运动中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能,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参与β氧化。高强度运动时磷酸肌酸快速供能,这些物质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ATP。补充策略包括运动前2小时摄入低GI碳水如燕麦,运动中每30分钟补充含6-8%葡萄糖的电解质饮料,运动后及时补充快慢碳组合如香蕉+全麦面包。
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堆积引发肌肉酸痛,有氧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支链氨基酸代谢产生α-酮酸,维生素B族作为辅酶参与代谢。缓解方式可采用运动后冷敷,补充含柠檬酸的水果如橙子,使用含维生素B1/B2的营养补充剂。
运动损伤肌纤维后触发肌卫星细胞增殖,需要蛋白质合成原料。胶原蛋白分解产生羟脯氨酸促进结缔组织修复。建议摄入乳清蛋白粉20-30g/次,选择富含亮氨酸的食物如鸡蛋,搭配维生素C猕猴桃促进胶原合成。
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生长激素刺激脂肪分解,睾酮增强蛋白质合成。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提升激素水平,保证7-9小时深度睡眠有助于激素分泌,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皮质醇升高。
汗液流失钠钾镁等电解质,影响神经肌肉传导。马拉松等长时间运动需每小时补充含钠300-700mg的功能饮料,运动后可通过椰子水补充钾,坚果补充镁元素。
运动营养管理需根据运动类型差异化调整,有氧运动侧重碳水补充和电解质平衡,力量训练注重蛋白质摄入时机。建议采用3:1的碳水蛋白质比例进行运动后补充,搭配深色蔬菜补充抗氧化物质。持续超过1小时的运动需准备能量胶等便携补给,冬季运动注意保暖减少能量消耗。建立个人营养日志记录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身体反应,定期进行体成分分析调整膳食结构。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