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中间发黑可能由氧化反应、冻伤、霉变、虫蛀或内部腐烂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判断是否可食用。
梨肉接触空气后发生酶促褐变,颜色变深但无毒。切开后尽快食用或浸泡淡盐水可减缓变色。轻微褐变部分削除后仍可安全食用。
低温储存导致细胞破裂,果肉呈半透明黑褐色。冻伤梨口感变差但无危害,需切除全部变色部分,剩余果肉可加热做梨汤或烘焙使用。
霉斑呈绒毛状黑绿色,毒素可能扩散至整个果实。发现霉变应立即丢弃,即使切除可见霉斑部分仍有食品安全风险,不建议食用。
果心出现黑色隧道状蛀痕,伴有褐色虫粪。蛀虫可能携带病菌,建议整颗丢弃。选购时注意果蒂是否完整,储存前用50℃温水浸泡5分钟杀虫卵。
由碰撞或储存过久引发,果肉发黑伴有酒味或酸腐味。腐烂梨可能含展青霉素等毒素,误食可能引发腹痛,需整颗废弃处理。
日常储存梨建议用保鲜膜包裹蒂部减缓氧化,冷藏保存不超过7天。轻微损伤的梨可去皮切块制作冰糖炖梨,保留润肺功效。霉变腐烂的梨切勿食用,避免毒素危害肝脏。挑选时选择表皮完整、按压硬实的果实,放置阴凉通风处可延长保鲜期。每日适量食用新鲜梨有助于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但霉变水果产生的赭曲霉毒素耐高温,烹饪无法分解,必须严格丢弃。
2018-12-13
2018-12-13
2018-12-13
2018-12-13
2018-12-13
2018-12-12
2018-12-12
2018-12-12
2018-12-12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