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常焦虑的人,都有这6种表现,你占了几样?

重庆精神科医院

当今生活压力越来愈大,以前只要吃饱穿暖就能满足,但现在月薪上万都不敢说自己很厉害。

压力是导致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下很多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陷入焦虑会出现这些表现:

过度担心

有人说抑郁症是对过去的悔恨,焦虑症是对未来的担心。

他们容易把一些发生概率很低的事件,转化为经常发生,总觉得自己会出现各种不好的事情。

广泛性焦虑症的特点就是思虑过多,如果一个人过度担心超过两周,就可以考虑是否患上焦虑症了。

睡眠质量下降

几乎所有的神经症都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而焦虑症更是如此,失眠的问题在于“焦虑”,所以一个人出现严重的焦虑时,可能表现出失眠问题。

总是处于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

一項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往往存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类似的重温伤害现象,比如脑海中反复重现以往被人嘲笑的画面。

这些人总会觉得他人不怀好意,其实这是严重认知扭曲的表现。

缺乏自信,甚至自卑

一个人越没有自信,他就越容易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踌躇不前。

自卑、敏感的根源是在自己内心有个“我不够好”的种子,害怕别人认为你不好。

如果别人认为你好你就认为自己好,如果别人认为你不好你就觉得自己不好,所以会害怕别人给你负面的反应和评价。

长期出现精神焦虑的人,大多数都有这样的问题,自卑和自责长期困扰着他们。

总是在脑海里幻想“万一呢?”

焦虑症会不断寻找确定感,而且有时候甚至是病态的。

对待问题总是需要绝对的感觉,常常他已经知道了答案,但他并不真的相信,至少没有完全相信,预警性注意还在不断地“万一……”,他也在不断地防范或否定“万一……”。

他们会把事情想的绝对糟糕,自己常常可以编导出一部恐怖片了。

认知绝对化,非黑即白

在一书中,埃利斯博士把所有导致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概括为了一种,就是绝对,应该,和必须的信念。

而这个绝对、应该和必须的信念,在生活中,会有三种的表现。

一是,对自己的必须信念

二是,对人际关系的必须信念

三是,对客观环境的必须信念

比如一女生被渣男耍了,然后就会偏执的认为所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当一个人只能用单纯的二元对立思维看待环境时,如果他没有发生不好的事情还好,一旦有不好事情发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多数焦虑症都秉承这样的思维模式。

那么知道了这六种模式后,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1、学会接纳焦虑

一个人越抗拒自己的负面情绪只会更加痛苦,负面情绪有时候是想告诉我们一些不良习惯,一味排斥只会把问题掩盖的更深,所以学会接纳痛苦是非常重要的。

2、调整不良认知

上述我提到了,认知扭曲是导致焦虑症的一大原因。

多种认知扭曲中,绝对,应该,和必须的信念是导致焦虑症严重的扭曲思维。

解决这种思维也很简单,就是把绝对的信念,调整为包容的,允许多种可能性的

把应该和必须,这种强制性的,控制的想法,调整为充满希望的,充满期待的。

3、寻找朋友帮助,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好

把痛苦讲出来非常重要,看心理医生起效的一大因素就是:倾诉。

有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师其实就是一个倾听者,来咨询的人把自己的遭遇叙述清楚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4、参加运动,尤其是慢跑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强调慢跑对缓解神经症有巨大帮助,当我们参加体育运动时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会促进分泌多种健康脑神经递质,对缓解焦虑非常有帮助。

重庆三一八医院

13370754641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生物精神病学、老年期精神病、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心理咨询等

擅长: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分离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对女性产前焦虑、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症、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及睡眠障碍等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擅长:个人成长、家庭教育、儿童及青少年心理、精神病人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尤其擅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成长教育。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