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向医生提问,痔疮久了不治,会引起癌变吗?这是真的吗?
首先我们看看究竟什么是痔疮?什么是直肠癌?
痔疮是肛管粘膜下组织脱垂,或静脉丛曲张移位而形成的。长期饮酒、进食大量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痔疮的发生。
三个痔疮的信号:
便血:大便时有鲜红色的血喷射而出,或点滴而下,或手纸上带血。
异物:大便时感觉有块“小疙瘩”脱出肛门,大便后有些可自己缩回肛门,有些则不肯轻易缩回肛门里,非得要用手托回去,托不回去的还会感觉疼痛。
瘙痒:肛门周围潮湿不适,瘙痒不已。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三个直肠癌的信号:
便血:是肿瘤溃破感染的表现,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及粘液,甚至脓血便。
直肠刺激:便意频繁、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甚至有下腹痛。
肠腔狭窄:大便变形、变细,或有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的表现。
痔疮会变直肠癌吗?
从发病机理来看,痔疮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因为痔疮是直肠肛门部位肛垫下移所致,或静脉丛曲张形成的血管团。而直肠癌是由于细胞分化不成熟、过度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痔疮和直肠癌在症状上怎么区分?
痔疮的便血多为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而是附于粪便表面,为手纸可见或点滴而下,严重者喷射而出。直肠癌的便血多为暗红色,较多与粪便相混,为持续性、慢性出血,可能伴有粘液。
痔疮便血多时可能会贫血,但不会有明显消瘦及肝转移的症状。直肠癌属消耗性疾病,可能会有贫血、消瘦的表现,晚期可能会出现肝大、皮肤发黄等肝转移的情况。
痔疮常伴便秘,但不会大便变形,很少出现里急后重感或便意频繁的情况。直肠癌常常激惹直肠排便,症状一旦出现,一般不会自行缓解,且常进行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