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这个词可能是人们对于眼病熟悉的几个词之一了。每次单位体检,许多老年人就被告知“有白内障了”,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也经常被提及得了“白内障”。那到底什么是白内障呢?我们的眼睛,也就是眼球,其内部有个结构,样子就像一个两面凸起的圆盘,和UFO飞碟很像,称之为晶状体,大概位置在眼球的分之一。晶状体的表层是一层非常薄的膜,称之为囊膜,里面包裹着晶状体蛋白。
大家应该都煮过蛋花汤,把鸡蛋打入沸水中,可以看到白色或黄色不透明的蛋花飘起来。晶状体蛋白在人年轻的时候是可以溶于水的,和鸡蛋清很相像,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加之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这些晶状体蛋白逐渐变得不溶于水,就像煮熟的鸡蛋清,在晶状体囊膜包裹的内部就出现了各种样子的混浊的“蛋花”,晶状体变得混浊,也就是白内障了,可以说白内障就是晶状体混浊,这些混浊有许多种不同的形态,一般眼科医生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三种形态类型,皮质型白内障就是晶状体内可以看到楔形、蛋花样的混浊,多位于晶状体的边缘;核性白内障,整个晶状体变得混浊,由中央到周边逐渐轻一些;后囊下型白内障,在晶状体后面正中央出现混浊,有点像锅巴。
年轻人的白内障很多都是晶状体内的小点,就像果冻里的碎糖粒。除了内部出现混浊,白内障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虽然叫“白”内障,其实绝大部分白内障的颜色都是黄色,甚至加重到棕色、或接近黑色。那种完全白色的白内障,一般都是到了成熟期。
TAG:
什么是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