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与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昆明康瑞医院精神科心理科主任、精神心理科首席专家牛学军,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深入剖析强迫症这一复杂而常见的心理障碍。
有强迫症状就是强迫症吗?
牛学军主任首先澄清了一个常见误区:虽然强迫症一定伴随强迫症状,但有强迫症状并不等同于强迫症。强迫症患者会反复出现不合理或过分的想法与行为,明知其不合理却难以控制,需要通过重复确认来减轻内心的痛苦。而日常生活中,如出门前检查钥匙、旅行前确认身份证等,这些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属于正常现象,只有当它们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并伴随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痛苦感时,才应考虑为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具体有什么表现?
强迫症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大类。强迫观念是头脑中反复涌现的不需要、不请自来的想法、怀疑、表象或冲动,这些想法常与患者的价值观相悖,令人痛苦且难以抵制。而强迫行为则是为了缓解这些强迫观念所带来的焦虑而采取的重复行为或心理活动,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或在心中重复某个短语。
出现强迫症的原因是什么?
牛学军主任指出,遗传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强迫症患病率高达12%。此外,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也在强迫症的发生中扮演关键角色。
强迫症有什么危害?
强迫症不仅对个人功能造成损害,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作为世卫组织排名第10位的致残性疾病,强迫症在15-44岁女性中更是成为前五位致残性病因。它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损害操持家务、主观健康感受、社会关系及享受休闲生活的能力。同时,强迫症患者的家属也可能因照顾患者而减少社交活动,增加隔离感和压抑感,给患者家庭成员带来重大负担。
强迫症应该如何治疗?
针对强迫症的治疗,牛学军主任强调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性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和氯米帕明等药物可在短期内改善症状,长期治疗也有预防复发的效果。然而,心理治疗同样不可或缺,因为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根治强迫症,停药后易复发。因此,牛学军主任提醒广大患者,一旦怀疑自己患上强迫症,或强迫症状已对工作、社交、生活产生明显影响,应尽快前往专科医院进行评估和治疗,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切勿讳疾忌医。
通过牛学军主任的详细讲解,我们对强迫症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面对强迫症这一挑战,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是通往康复之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