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和面肌痉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原因、发病人群、症状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普通人群在平时应学会正确区分面瘫与面肌痉挛,便于在出现相关症状时能及早发现,并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及时对症治疗,防止延误病情。
一、发病原因:
1、面瘫:中枢性面瘫主要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引起,病灶为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周围性面瘫主要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核以下的周围神经;
2、面肌痉挛:主要是由血管压迫面神经、机械性刺激、面神经麻痹恢复不良等原因所引起,通常在过度劳累、强光刺激、情绪激动等因素下会加重,且无法自行控制。
二、发病人群:
1、面瘫:面瘫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临床上20-40岁的患者比较多见,而且男性发病率要略高于女性;
2、面肌痉挛:面肌痉挛的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特别是女性在孕期和产褥期,因处于特殊时期,相比普通人来讲更容易出现面肌痉挛。
三、症状:
1、面瘫: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为对侧眼睑以下的半部分面部表情肌受累,其症状为对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做吹哨、鼓腮、露齿等动作,但可以皱眉、闭眼、皱额。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整个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比如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睛不能完全闭合,以及无法皱眉、皱额等;
2、面肌痉挛:主要是面肌不由自主抽动,在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眼睑肌不自主抽动,并逐渐向脸部和嘴角扩散,引起脸部和嘴角不自主抽动,而且面肌痉挛可为面瘫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