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长时间的久坐或久卧,但你是否知道,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背后,隐藏着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深静脉血栓。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专家指出,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及时就医,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深静脉血栓的危险信号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以下这些症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肿胀与疼痛:深静脉血栓较常见的症状是患肢肿胀,尤其是下肢。肿胀的程度与血栓的范围和负荷直接相关,血栓范围越大,肿胀越严重。同时,患者可能感到患肢疼痛,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胀痛、酸痛或压痛,尤其在小腿腓肠肌区域更为明显。
皮温升高与发红:血栓形成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皮温升高。触摸患肢时,可明显感觉到比健侧温度高,并伴有局部充血症状,皮肤可能呈现红色。
浅静脉怒张或曲张: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为了代偿静脉回流受阻,浅静脉可能会出现扩张或曲张,表现为皮肤表面静脉凸起。
呼吸困难与胸痛:这是深静脉血栓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深静脉血栓并非无缘无故出现,它通常与一些高危因素密切相关。长时间久坐、久卧、缺乏运动的人群,如长途旅行者、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者等,都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此外,肥胖、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预防措施与治疗建议
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我们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一旦确诊为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直接就医,接受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保持良性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但我们能够通过了解其症状、高危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薛春梅是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的主治医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她曾在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治疗技术。
薛春梅医生对中西医治疗血管疾病有着灵活的应用,并在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炎、静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血栓、老烂腿、糖尿病足等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她曾在《中医药学报》、《中国药物与临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创面及组织修复专家委员会的委员。
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可以随时与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医院到公众浩找薛春梅进行交流,专家联系方式:828-87387736,公众浩:薛春梅或者直接搜索:cdcsxgb001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订阅号,线上询问专家,提前预约挂号就医更方便。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