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宝芝堂中医馆肿瘤名医唐善先指出:喉癌以鳞状细胞癌为多见,约占95%,少数为腺癌,恶性淋巴肉瘤,纤维肉瘤,粘液肉瘤;均罕见。其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20.8%左右。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吸烟,接触有害粉尘、污秽之气和口腔卫生欠佳有关。此外,与过食含大量可致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品(如香肠、咸鱼干、咸肉等)有关。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性激素及其受体有关。
传统医学对喉癌的认识较早,清代《医宗金鉴》载:"喉疳初觉阴虚成,嗌干刺痛色淡红,肾火炎上金受克……".《囊秘喉书》称:"喉中有生肉,层层相叠,渐肿有孔具气者".喉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喉疳""喉瘤""喉百时"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喉癌的病机不外乎气滞血瘀,肺热火毒炽盛,痰湿热毒蕴结。其发病,外因感受风热之邪,内与肺、脾、肝、肾功能失常有关。喉司呼吸,为音之府,属肺、肝、肾之经络循行部位。若素体肝肾不足,肺经郁热,阴虚阳亢,复加辛辣烟酒等长期刺激,内伤肺脾,脾失健运,肺失清肃,湿浊内停,聚而为痰,痰浊凝聚,结于喉内;或因忧思郁怒,痰火毒聚,经络壅塞,日久气血瘀滞而成癌肿。喉间肿物阻塞气道,肺气失于宣降则咳呛音哑,咽部异物感,甚则呼吸困难。热伤肺络,络损血溢则痰中带血。日久痰火瘀毒蕴结不消,可导致转移为颈淋巴结肿大。《医宗金鉴》载:"喉疳……肾火炎上金受克,破烂失音臭腐疼"."喉瘤郁热属肺经。多语损气相兼成,形如龙眼红丝裹,或单或双喉旁生".临床有风热阻肺,肺胃积热,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阴虚热毒,湿毒蕴结等不同病机,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名老中医-唐善先
唐善先,从事中医临床诊疗三十余年,学及中西,博采众家,不断融汇各派中医精华;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为特色,近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并提出以“带瘤生存”为治疗观点,体现了抗肿瘤治疗的务实思维。中晚期癌症患者即使出现大量胸水、腹水或骨转移、肝转移等情况,如能及时进行全身有效的抗肿瘤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仍可获得较长期生存。
同时强调,中医药应当在肿瘤早期并且还要全程参与治疗,而不应该当做晚期肿瘤患者的“稻草”。提高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有助于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观念上摈弃肿瘤的“过度治疗”或重复治疗,使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而“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