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其疾病诊疗理念近年来发生重要转变。现代医学更强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免疫功能。
在急性扁桃体炎治疗方面,抗生素使用策略更加精准。基于病原学检查的靶向治疗逐渐取代经验用药。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进行免疫功能评估,个体化使用免疫调节剂。局部治疗也有新进展,如超声雾化给药可提高药物在扁桃体组织中的浓度。
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更加细化。除了发作频率,现在更注重评估扁桃体作为感染灶的证据。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DNA酶B等指标检测有助于判断。新兴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估扁桃体纤维化程度。
扁桃体肥大的评估方法更加完善。除了传统的体格检查,现可采用标准化评分系统,结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评估对颌面发育的影响。
手术指征的把握更加审慎。现代观点认为,需要综合考虑感染频次、免疫功能状态、并发症风险等多方面因素。手术方式也有创新,如低温等离子手术可更好地保留扁桃体包膜,减少术后出血风险。
术后康复管理更加系统化。包括疼痛的阶梯化管理、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循序渐进的活动计划等。特别要重视术后免疫功能的监测和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