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绝大部分的病理性蛋白尿是有肾脏病引起的,当我们发现这一问题怎么分辨到底是不是肾脏病呢,哪三种蛋白尿与肾病有关呢,河南肾病医院医生来告诉你。
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炎症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致管壁通透性增加,因而滤出多量的血浆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按照病损的程度不同,可有轻、中、重度蛋白尿之分。
主要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肾小球硬化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型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遗传性肾炎。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炎症或中毒使肾近曲小管受损而对低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的功能减退所产生的蛋白尿,或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受损,蛋白质的滤出量增加和回吸收降低导致蛋白尿。临床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重金属中毒、药物肾损伤及先天性肾疾病、肾移植后等。
3、混合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是由于肾脏受损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所产生的蛋白尿。临床见于慢性肾炎、糖尿病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等。
非病理性蛋白尿
1、溢出性蛋白尿
由于血浆中某种蛋白产生过多而被滤出,滤液中蛋白含量增多使蛋白随尿排出,超过了肾小管回吸收能力,因而产生蛋白尿。
2、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的蛋白尿
肾血流量的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跨膜静水压的改变可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也可引起暂时性的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药物影响等也可引起蛋白尿。
河南肾病医院医生提醒:以上就是今天所讲内容,关爱肾脏病,科普肾脏病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