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保健 > 保健知识 > 正文

湿气重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

发布时间: 2019-01-08 11:02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湿气重是一种身体出现问题的表现症状,当人体出现湿气重的表现是什么?湿气过重会对人体造成不小的伤害,要及时调理,湿气重怎么调理?也有一些食物在去湿气方面一直不错,去湿气的食物有哪些?想知道一定要继续看哦。

湿气重的表现

1、头部,当邪湿入侵我们的体内时,身体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个时候会出现头昏沉重,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

2、关节,如果湿气已经入侵到关节了,那么关节也会出现一些病变,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3、消化效果,湿气对脾脏的影响一直不小,湿气过重会危害脾脏的正常工作,这个时候患者就会出现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4、小便及妇女带下,而且大便也会表现的比较稀,湿邪还有一个特征也是“趋下”,轻易伤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医养生,健脾“化湿”。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都相对经典。

5、舌苔,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的为准确。看自己的舌头边缘齿痕严不严重,如果很明显说明湿气很重。

6、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体内有湿的人,大便后一张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7、手脚冰凉,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为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原因的影响,致使肝脏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肝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8、肤色暗沉,脸上长痘,湿气主要是由于五脏中脾的功能减弱导致的。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脾虚则生湿,湿盛又易困脾。脸上长痘痘跟寒湿重有一定关系。

9、爱流清鼻涕,爱流清鼻涕,说明是脾虚,当脾虚后,常见的症状就是湿的代谢失调,也就是说湿气代谢不出,留滞体内,形成湿邪而致病。

 湿气重怎么调理

  一,多锻炼身体

湿气重的时候可以通过多锻炼身体进行调理。有些时候,虽然多运动显得比较鸡肋,但是它却是一个比较实在的方法。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她们身体里面水分本来就比较多。

当一个人充分的运动了之后,这样就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可以有效的将身体里面的水分通过汗液的方式排出去,这样的话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帮助。多锻炼身体,其实好处非常多大家,如果平时不是那么喜欢运动的话,也可以自定义一个运动的计划,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二,晚上早点睡觉

晚上经常熬夜,而且说些时间不是很规律没有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的话,也容易导致身体湿气过重的情况。晚上太晚睡觉容易让身体里面的一些。那张比如干仗等器官运行的不是那么好就不利于湿气的排解,进而导致湿气过重的情况。

因此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代生活中我们要达到脚洗澡说,显然比较困难,但是大家也应该尽量做到这一点。身体是自己的,只有你好好对待,它才能健康发展。

 三,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蔬菜水果也非常重要,调节湿气过重的情况不应该忽略这一点,这是因为。有一些人,他们比较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的,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口味比较重的食物,这样也容易导致湿气过重的情况,如果你在吃这些的同时及时的吃一些蔬菜水果,可能会起到一种综合的作用。

因此,多吃蔬菜水果也是一个调节湿气过重的不错的方法。虽然如此,但是也不应该吃太多,一天摄入200到500克就好。

四,多吃祛湿的食物

想要调理湿气过重的情况,大家也可以多吃一些去湿的食物确实的食物里面比较的就是薏仁和红豆。大家可以将薏仁和红豆熬粥,这样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它们的去湿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当然,如果平时做菜的时候,你们不介意放一些薏仁或者红豆的话,也可以放一些到菜里面,这样的话在潜移默化之中也是可以起到调理湿气重的作用。

  五,拔罐祛湿

想要调理湿气过重的情况,大家也可以才去拔罐去湿的方法。拔罐的方法是非常传统的中医的方法,但是它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是在家拔罐的话也要注意一下安全以及适当的掌握拔罐的时间。拔罐,它可以疏通经络,去除身体里面的湿气,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祛湿方法。

 六,调整生活习惯

拥有一些比较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可以达到调整湿气过重的目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比较喜欢用电饭煲煮饭,但是,如果你在煮了一段时间之后再用其他的,比如,用瓦煲煮饭的话,也许会更有利于调节湿气重的情况。

晚上超过十点之后如果一些事情中的人就不要喝太多的水,因为这往往会造成湿气过重的情况,还有可能会水肿,形成虚胖体质。

 去湿气的食物

  第一,薏米

薏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五谷杂粮,相信很多家庭在煲汤或者煮粥时会加入一点薏米,尤其是在广东这样的自然环境湿气较重的区域。事实上,薏米一直被中医看做是非常不错的祛湿中药和食材,长时间坚持食用薏米的习惯,对于保证身体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二,冬瓜

冬瓜可以说是所有蔬菜中却是效果好的一种,夏天多喝一点冬瓜汤,对于维持体内湿气水平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不过,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冬瓜性寒,不适合生吃,如果个人的体质比较偏寒,也要适当减少冬瓜的服用。

 第三,玉米的须叶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喝玉米排骨汤,对于玉米的须子和叶子都是选择直接扔掉,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浪费和不健康的。用玉米的须叶煮水喝,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体内的湿气去除,虽然可能味道不是很好,但是祛湿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结语:文章的介绍,也是得及时的护理,这样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湿气重的变现,湿气重怎么调理和湿气重吃什么好,相信大家现在对于湿气过重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在出现湿气过重的时,应该要及时的进行调理和治疗,平时也要注意饮食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湿气重痛经是怎么回事
湿气重痛经是怎么回事
女性在来月经时出现腹痛痛经的症状,属于比较常见的。痛经主要是由于宫寒或者妇科炎症、经期吃了过多生冷刺激食物等所引起的。如果女性湿气比较重会导致体寒,从而会引起痛经的症状。如果由于湿气重所引起的痛经,一定要注意平时的保暖措施,要避免吃寒性食物。可以多喝红糖姜水,或者可以去采取一些中...[详细]
发布于 2024-11-01

最新推荐

杨梅可以不洗直接泡酒吗
杨梅可以不洗直接泡酒吗
杨梅不建议不洗直接泡酒,可能存在农药残留或微生物污染风险。杨梅表面易附着灰尘、虫卵及农药残留,直接浸泡可能影响酒质和健康。新鲜杨梅表皮褶皱多,容易藏匿污垢和微生物。采摘运输过程中可能接触农药、灰尘或昆虫分泌物,未经清洗直接泡酒会导致杂质溶入...[详细]
2025-06-24 15:00
杨梅泡酒的6大禁忌
杨梅泡酒的6大禁忌
杨梅泡酒虽有保健功效,但需注意避免空腹饮用、过量摄入、与特定药物同服等6类禁忌。杨梅酒含有有机酸和酒精成分,不当饮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或加重肝肾负担。1、空腹饮用杨梅酒中的有机酸和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空腹状态下易引发胃痛、反酸等症状。建议搭...[详细]
2025-06-24 14:36
为什么不建议喝杨梅酒
为什么不建议喝杨梅酒
杨梅酒通常不建议长期或过量饮用,主要与酒精危害、糖分过高、胃肠刺激、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风险等因素有关。1、酒精危害杨梅酒含有酒精成分,长期饮用可能损伤肝脏功能,增加脂肪肝或肝硬化的风险。酒精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减退或睡眠障碍。过...[详细]
2025-06-24 14:12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
杨梅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抗氧化等功效,但胃酸过多者、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杨梅富含有机酸、花青素、维生素C及矿物质,适合夏季解暑或食欲不振时适量食用。一、生津止渴杨梅含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能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干舌燥。其酸甜口感可改...[详细]
2025-06-24 13:49
杨梅泡酒的正确泡法
杨梅泡酒的正确泡法
杨梅泡酒的正确泡法主要包括选材处理、容器消毒、比例调配、密封储存四个关键步骤。新鲜杨梅需用盐水浸泡后晾干,玻璃容器高温杀菌,杨梅与冰糖按5:1比例叠放,倒入白酒完全浸没食材,阴凉处密封储存1-3个月即可饮用。1、选材处理选择色泽深红、果肉饱...[详细]
2025-06-24 13:25
杨梅可以不洗直接吃吗
杨梅可以不洗直接吃吗
杨梅通常不建议不洗直接吃,可能存在农药残留或微生物污染风险。杨梅表面易附着灰尘、虫卵及细菌,直接食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杨梅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即使采摘后仍有部分残留。果皮褶皱处容易藏匿污垢,清水冲洗可去除大部分表面污染物。流...[详细]
2025-06-24 13:02
杨梅的虫子怎么泡出来
杨梅的虫子怎么泡出来
杨梅中的虫子可以通过盐水浸泡的方式泡出。将新鲜杨梅放入浓度为3%-5%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果蝇幼虫会因渗透压变化浮出水面。杨梅果实表面可能附着果蝇卵或幼虫,这类昆虫偏好甜度高、果皮薄的水果产卵。盐水浸泡时,盐分浓度需适中,过高会导致...[详细]
2025-06-24 12:38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