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皮吃的水果可用流水冲洗、小苏打浸泡、盐水搓洗、专用果蔬清洁剂、去皮处理等方式清洗。不同方法针对农残、蜡质、细菌等污染物各有侧重,需根据水果特性选择合适方式。
流动清水冲洗是最基础的清洁方式,适用于苹果、梨等表皮光滑的水果。手持水果在流水下反复搓洗30秒以上,借助水流机械力可去除表面大部分灰尘和部分水溶性农药残留。注意清洗时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果皮破损,清洗后建议用干净厨房纸擦干水分。
食用小苏打溶液对脂溶性农药有较好分解作用。每升清水加入5克小苏打配制成弱碱溶液,将葡萄、樱桃等小型水果浸泡10分钟后轻揉表面,再用流水冲洗。该方法能中和部分有机磷农药,但对渗透性农药效果有限,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浓度为3%的盐水对去除果蜡和驱虫效果显著,适合橙子、柠檬等柑橘类水果。盐粒的微颗粒可增加摩擦系数,配合手部动作能有效清除表皮凹槽处的污垢。需注意盐水会加速水果失水,清洗后应立即食用或冷藏保存,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盐水浓度。
市售果蔬清洁剂含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对多种农药残留去除率较高。使用时应按说明书比例稀释,草莓等易损水果浸泡时间控制在2分钟内。选择无磷配方的清洁剂更环保,清洗后务必用大量流水冲净,避免化学制剂残留。
芒果、猕猴桃等表皮较厚的水果可直接削皮食用,这是最彻底去除污染的方式。但果皮往往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若非必要建议保留。去皮时注意刀具卫生,避免交叉污染果肉,削皮后尽快食用以防氧化变色。
日常食用带皮水果建议优先选择当季本地产品,购买时观察果皮是否完整无破损。有机种植的水果农残风险较低,但价格较高。无论采用何种清洗方式,处理前后都需清洁双手和器具,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考虑去皮食用。储存时注意将清洗过的水果与其他生鲜食品分开,避免二次污染。特殊时期可用沸水快速烫洗表皮,但会一定程度影响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