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鸡蛋想要口感嫩滑,关键在于火候控制、搅拌方式和配料添加。主要有选用新鲜鸡蛋、低温慢炒、加少量液体、适时翻动、出锅时机等技巧。
新鲜鸡蛋的蛋清黏稠度高,蛋白质结构完整,炒制时更容易形成细腻的质地。存放时间较长的鸡蛋蛋清会变稀,炒出来容易发硬。挑选时可将鸡蛋放入水中,沉底的更新鲜。打蛋前将鸡蛋冷藏半小时,低温状态下的蛋液更易打出均匀气泡。
使用中小火加热锅具,待油温三四成热时倒入蛋液。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快速凝固变硬,而低温慢炒能让蛋液缓慢均匀受热。建议先将空锅烧热后倒油,油热后调至小火再下蛋液。铸铁锅或厚底不粘锅更适合控制温度。
每颗鸡蛋加入5毫升左右清水或牛奶,能增加蛋液含水量。液体在加热时产生蒸汽,使鸡蛋形成蓬松质地。注意不可过量,否则会导致出水。料酒或淀粉水也可替代清水,但需控制在一茶匙以内,避免影响原味。
蛋液倒入锅中后静置10秒让底部定型,再用锅铲从边缘向中心缓慢推动。待70%蛋液凝固时关火,用余温烘熟剩余部分。过度翻炒会破坏鸡蛋的嫩滑结构,建议使用硅胶铲轻柔操作。可配合颠勺手法让上层蛋液受热均匀。
当鸡蛋表面略带光泽且无流动蛋液时立即盛出,此时中心温度约70度最为鲜嫩。余热会继续加热鸡蛋,装盘后刚好达到全熟状态。若在锅中完全炒熟,上桌时容易变老。可预先温热餐盘避免鸡蛋接触冷盘降温过快。
日常烹饪时可尝试不同配料组合提升风味,如葱花炒蛋可先将葱白爆香,番茄炒蛋宜先炒软番茄再混合蛋液。注意使用新鲜植物油避免异味,炒制全过程保持锅具清洁。搭配米饭或面包时,嫩滑的鸡蛋能更好凸显食材本味,营养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控制单次烹饪量,现炒现吃才能保证最佳口感。
2019-01-08
2019-01-08
2019-01-08
2019-01-08
2019-01-08
2019-01-08
2019-01-08
2019-01-08
2019-01-08
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