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野生菌中毒需立即催吐并就医,常见原因包括误食毒菌、烹饪不当或个体过敏,处理关键在于毒素清除、对症治疗和饮食调理。
毒鹅膏菌、毒蝇伞等含剧毒成分,误食后0.5-6小时出现呕吐、幻觉。立即用压舌板刺激咽喉催吐,医院会采用洗胃生理盐水、血液灌流活性炭滤器和解毒剂阿托品三联疗法。保留未食用菌体样本送检。
见手青等需彻底煮熟的菌类,未达100℃持续15分钟会导致神经毒素释放。出现舌麻症状时口服活性炭50g兑水,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缓解肌肉痉挛。烹饪时搭配大蒜含硫化合物可部分解毒。
部分人群对菌类蛋白质过敏,30分钟内出现荨麻疹。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口服氯雷他定10mg/日。过敏体质者首次食用应进行皮试,将菌汁涂于前臂观察20分钟。
连续多日食用含微毒菌类如黑木耳可能引发肝损伤。AST指标超80U/L时需注射谷胱甘肽1200mg/日,配合水飞蓟素胶囊140mg/次。每周食用野生菌不超过200g。
儿童更易出现溶血反应,尿液呈酱油色提示鹅膏毒素中毒。立即进行血浆置换2000ml置换量,静脉注射青霉素G5万单位/kg。避免给12岁以下儿童食用任何野生菌。
中毒恢复期需执行低蛋白饮食每日40g以内,选择冬瓜利尿排毒和薏米粥护肝。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残留毒素激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雨季采集的野生菌毒素含量更高,购买需认准检疫标识。出现视物模糊等前驱症状时,立即嚼服生绿豆30g延缓毒素吸收。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