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发热、头痛等轻微副作用,严重过敏反应罕见但需警惕。
接种后常见注射部位疼痛、红肿或硬结,发生率约80%,通常2-3天自行消退。处理方法包括冰敷患处,避免抓挠,穿着宽松衣物。若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化脓需就医。
约10%-20%接种者出现低热≤38.5℃、乏力或肌肉酸痛,多发生在接种后48小时内。建议多饮水休息,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持续高热需排除其他感染因素。
对疫苗成分如酵母蛋白过敏者可能发生荨麻疹、呼吸困难等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约1/100万。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既往有疫苗过敏史者应提前告知
极少数报告头晕或晕厥,多见于青少年群体。建议接种后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坐位休息15分钟。出现视物模糊或持续头痛需神经科排查。
现有数据显示疫苗不增加自身免疫疾病风险,但建议接种后3个月内避免妊娠。监测数据显示保护效力可持续10年以上,无需加强接种。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推荐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等促进免疫应答。保持充足睡眠,暂缓高强度运动。观察期间出现胸闷、皮疹扩散等严重反应需立即急诊处理。定期宫颈癌筛查仍需持续,疫苗不能完全替代现有防癌措施。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