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使用过量、饮食不规律、肝肾功能异常、剧烈运动、酗酒等。
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不当是医源性低血糖的主因。磺脲类促泌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易引发延迟性低血糖,尤其老年患者需警惕。调整方案应遵循医嘱,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必要时联用α-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风险。
肝硬化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慢性肾病影响胰岛素清除,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常低于3.9mmol/L。治疗需同步改善原发病,夜间加餐选择缓释碳水如燕麦粥,配合胰高血糖素笔应急使用。
间隔超5小时未进食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机体代偿机制失效。建议采用"3+2"饮食模式,正餐搭配全麦面包,加餐选择香蕉等高GI水果,运动前30分钟需补充15g葡萄糖。
乙醇抑制肝糖异生作用,饮酒后6-12小时仍可能突发低血糖。应避免空腹饮酒,饮用烈酒时搭配坚果等高脂食物延缓吸收,酒后睡眠时建议床边放置含糖饮料。
胰岛细胞瘤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缺乏升糖激素。确诊需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手术治疗前可通过二氮嗪暂时抑制胰岛素分泌。
预防低血糖需建立个性化营养方案,每日摄入150g以上复合碳水化合物,分5-6次进食。有氧运动控制在60%最大心率范围内,运动后补充乳清蛋白促进糖原合成。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用药史和应急处理步骤。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动态血糖,肝肾功能异常者每3个月评估一次用药方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凌晨3点血糖值,防止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