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使用不当、慢性疾病影响、饮食不规律、肝肾功能减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降糖药物过量是老年人低血糖最常见原因,胰岛素注射剂量错误或磺脲类降糖药蓄积易引发严重低血糖。需定期监测血糖,调整用药方案,长效胰岛素可替换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口服药可选择格列美脲等低风险药物。
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减慢,心衰患者肝脏淤血影响糖原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降低糖异生能力。每3个月需复查肝肾功能,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在肾小球滤过率<45时需减量。
牙齿缺损导致进食量不足,独居老人常省略正餐,痴呆患者忘记进食。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模式,准备即食燕麦片、无糖酸奶等便捷食品,必要时使用营养补充剂确保每日摄入150g碳水化合物。
年龄增长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50%,肝脏糖原储备量下降30%,肾上腺素反应迟钝使预警症状不明显。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睡前血糖<6.5mmol/L需加餐,可选择6-8块梳打饼干或200ml低脂牛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掩盖心慌、手抖等低血糖前兆,脑动脉硬化加重认知障碍。家属应掌握15-15原则:发现症状立即给予15g葡萄糖,15分钟后复测,随身携带葡萄糖凝胶或果汁备用。
老年低血糖预防需建立多重防护体系,饮食方面保证每日3主餐+2加餐,主食选择低GI值的荞麦面、杂粮饭,搭配高蛋白食物延缓糖分吸收。运动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避免空腹晨练。护理重点包括定期校准血糖仪、建立用药记录卡、培训照护者识别非典型症状如突然性格改变或嗜睡。随身医疗卡应注明用药清单和紧急联系人,家庭药箱常备胰高血糖素急救笔。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