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主要由胰岛素过量、饮食不规律、肝肾功能异常、剧烈运动、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用药、规律进食、疾病管理、运动控制和药物替代。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过量会导致血糖骤降。需严格监测血糖值,遵医嘱调整剂量,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应急。长效胰岛素可替换为速效型,采用动态血糖仪实时预警。
长时间空腹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易诱发低血糖。建议定时定量进餐,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燕麦、全麦面包等复合碳水,加餐可搭配坚果与酸奶,避免单次大量摄入精制糖。
肝脏糖原储备不足或肾脏糖异生障碍会影响血糖调节。需治疗原发病,肝硬化患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二甲双胍用量,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代谢。
高强度运动加速葡萄糖消耗,运动后12小时内仍可能发生延迟性低血糖。建议运动前检测血糖,携带快碳食物,运动后补充蛋白质与碳水比例为1:3的恢复餐,如鸡蛋三明治。
磺脲类降糖药、水杨酸盐等药物可能引发低血糖。可更换为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警惕症状掩盖,定期复查肝酶与电解质水平。
预防低血糖需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每日分5-6餐摄入均衡营养,运动选择快走、游泳等中低强度项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血糖低于3.9mmol/L时立即食用15g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复测,反复发作需排查胰岛素瘤等器质性疾病。烹饪多用蒸煮方式保留食物营养,深色蔬菜摄入量每日不少于300克,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稳定血糖波动。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