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大量流失与骨代谢失衡有关,主要涉及年龄增长、激素变化、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和药物影响。
30岁后骨量以每年0.3%-0.5%速度流失,女性绝经期雌激素骤降会加速钙流失。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40岁以上人群每日补钙量需达到1000-1200mg,可选择碳酸钙、柠檬酸钙或乳酸钙等补充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破骨细胞过度活跃,甲状腺素过量同样加速钙排泄。需检测血清钙和PTH水平,甲亢患者可服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甲旁亢需考虑西那卡塞等钙敏感受体调节剂。
维生素D不足使肠道钙吸收率降至10%-15%,镁缺乏影响甲状旁腺素活性。每日应保证400-800IU维生素D3摄入,多吃三文鱼、蛋黄;补镁可食用南瓜籽、杏仁,或选择甘氨酸镁补充剂。
慢性肾病导致1,25-二羟维生素D合成障碍,乳糜泻患者小肠绒毛萎缩影响钙吸收。肾病患者需使用骨化三醇替代治疗,乳糜泻患者严格无麸质饮食同时补充钙剂。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使胃酸分泌减少50%,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必须使用PPI者可换用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糖皮质激素用药超过3个月应联合使用阿仑膦酸钠。
维持钙平衡需饮食运动协同干预。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酸奶,搭配芥蓝、豆腐等富钙食材;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可刺激骨形成;避免高盐饮食和过量咖啡因,钠摄入每日控制在5g以下。吸烟者骨流失速度加快1.5-2倍,戒断6个月后骨代谢指标可改善。夜间血钙浓度较低,建议钙剂分次在餐后服用。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