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质流失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肌肉痉挛、牙齿松动,与激素变化、营养缺乏、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及生活方式相关。
钙质流失最直接表现为骨密度降低,易出现脊椎压缩性骨折、腕部骨折或髋部骨折。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每年可流失3%-5%骨量。临床需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监测骨密度,治疗采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配合每日1000-1200mg钙剂补充。
血钙浓度低于2.1mmol/L时引发手足搐搦,典型表现为"助产士手"姿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维生素D缺乏是常见诱因。急诊处理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长期管理需每日补充800IU维生素D3,同时增加鱼类、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食物摄入。
颌骨矿物质流失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槽骨高度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钙代谢异常时风险增加3倍。口腔科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强化牙釉质,种植牙前需进行骨增量手术。日常咀嚼无糖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分泌保护牙周组织。
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可能引发高血压,冠状动脉钙化评分≥100需警惕。慢性肾病患者因高磷血症加速血管钙化,需限制磷摄入至800mg/日,服用司维拉姆等磷结合剂。每周3次30分钟快走可改善钙代谢。
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钙吸收率达30%。建议改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或选择柠檬酸钙替代碳酸钙。甲状腺术后患者需监测甲状旁腺素,每半年检查24小时尿钙排泄量。
预防钙质流失需建立多维干预方案:每日摄入300ml脱脂牛奶或等量酸奶,深绿色蔬菜焯水后烹调减少草酸;抗阻训练每周2-3次刺激成骨细胞活性;65岁以上人群建议使用防滑垫预防跌倒骨折。定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50nmol/L以上,合并慢性疾病者需每3个月复查血钙磷代谢指标。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