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黄主要由母蟹的卵巢和消化腺组成,公蟹的蟹膏则是精巢分泌物,两者在颜色、口感和营养价值上存在差异。
母蟹性成熟后卵巢发育形成橘红色蟹黄,富含卵磷脂和胆固醇;公蟹的精巢分泌物呈半透明胶状,称为蟹膏,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秋季母蟹进入繁殖期时蟹黄最饱满,公蟹蟹膏则在冬季更丰富。
母蟹腹脐呈圆形覆盖整个腹部,公蟹为三角形窄脐。蒸熟后母蟹蟹黄呈块状橘红,公蟹蟹膏为粘稠青白色。中华绒螯蟹等常见品种中,100克母蟹黄含维生素A可达日需量200%,公蟹膏的锌含量更高。
追求细腻口感可选9-10月母蟹,偏好鲜甜滋味宜选11-12月公蟹。高血脂人群应控制蟹黄摄入量,痛风患者需避免蟹膏。清蒸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搭配姜醋可中和寒性。
母蟹黄每百克含16克蛋白质和15克脂肪,公蟹膏蛋白质含量相当但脂肪低30%。蟹黄的卵磷脂有助于神经发育,蟹膏的牛磺酸对视力保护更有利。两者均含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
活蟹冷藏保存不超过3天,熟蟹需当日食用。取出蟹黄可制作秃黄油,蟹膏适合烩豆腐。冷冻保存时需密封隔绝空气,解冻后需彻底加热。死蟹体内组胺酸快速分解,易引发食物中毒。
食用螃蟹时建议搭配温性食物如紫苏、黄酒,避免与柿子、浓茶同食。每周摄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内,烹饪时彻底蒸煮20分钟以上可杀灭寄生虫。慢性病患者食用前应咨询医师,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合理搭配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代谢,餐后适量运动帮助消化吸收。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