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能补充特定营养素但存在过量风险,合理选择需考虑个体需求、成分安全、剂量标准、药物相互作用及长期影响。
保健品可填补饮食缺口,如维生素D缺乏人群通过补充剂改善骨骼健康,孕妇服用叶酸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但盲目补充可能导致营养素失衡,例如长期超量摄入维生素A引发肝损伤。
部分保健品含未标注药物成分或重金属,如减肥类产品非法添加西布曲明,某些中药保健品存在铅超标问题。选择时应认准蓝帽子标志,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易在体内蓄积,每日摄入维生素E超过400IU可能增加出血倾向,钙剂超2000mg/日或诱发肾结石。需严格遵循包装建议量或医嘱。
银杏提取物可能增强抗凝血药效果导致出血,圣约翰草影响避孕药和抗抑郁药代谢。慢性病患者使用前应咨询建立用药间隔时间表。
长期依赖蛋白粉可能削弱消化功能,过量益生菌补充反致肠道菌群紊乱。建议采用阶段性补充策略,每年进行营养评估调整方案。
日常优先通过均衡饮食获取营养,深海鱼、坚果等天然食物富含Omega-3,深色蔬菜提供抗氧化物质。搭配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促进代谢,定期体检监测肝肾功能。特殊人群如术后恢复期可选择乳清蛋白粉,更年期女性适量补充钙镁合剂,但需避免同时摄入咖啡因影响吸收。
2025-05-09
2025-05-09
2025-05-09
2025-05-09
2025-05-09
2025-05-09
2025-05-09
2025-05-09
2025-05-09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