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洗碗存在疾病传播风险,但规范操作可有效预防,关键因素包括清洁剂使用、消毒方式、个人防护、餐具破损管理、公共卫生监管。
劣质清洁剂残留可能成为病原体载体。商用洗碗需选用符合GB14930.1标准的食品级清洁剂,含氯消毒剂浓度需达到50-100mg/L。建议采用三步清洗法:预洗去除残渣、主洗使用60℃以上热水、终洗配合消毒剂浸泡1分钟以上。
未达标的消毒温度是主要传染隐患。商业洗碗机应保持82℃以上高温冲洗至少10秒,可灭活甲肝病毒、诺如病毒等常见食源性病原体。小型餐馆可采用煮沸消毒,水沸后持续15分钟,每周需用紫外线灯对洗碗区域进行环境消毒。
操作人员手部伤口可能成为感染通道。从业人员需佩戴食品级橡胶手套,每2小时更换消毒。工作服应每日高温清洗,建议配置自动感应洗手设备,七步洗手法执行时间不少于40秒,重点清洁指缝和甲缘。
破损餐具的裂隙易藏匿病菌。瓷质餐具出现缺口需立即淘汰,密胺餐具使用周期不超过6个月。每周用ATP荧光检测仪抽检,相对光单位值应小于30。塑料餐盒需单独清洗,避免与尖锐物混放。
卫生许可证年检缺失增加风险。餐饮单位需公示每日消毒记录,市场监管部门应每季度抽检餐具大肠菌群。消费者可观察餐具光洁度,检测时倒扣餐具无水滴残留为合格标准。
日常饮食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动物肝脏增强黏膜免疫力,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接触公共餐具后可用75%酒精湿巾擦拭手部,家庭用餐提倡公筷制。选择餐馆时优先查看食品安全等级公示,凉拌类食物更需注意餐具卫生状况。规律运动配合充足睡眠有助于提升机体抗感染能力,特殊时期可补充乳铁蛋白等免疫调节营养素。
2017-06-06
2017-06-06
2017-06-06
2017-06-06
2017-06-06
2017-06-06
2017-06-06
2017-06-06
2017-06-06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