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种植的株距行距需根据栽培方式调整,常见标准为株距15-20厘米、行距20-30厘米。
露地种植时空心菜生长空间需求较大,株距建议保持15-20厘米,行距25-30厘米。土壤肥力较高时可适当缩小间距,黏重土壤需扩大行距改善通风。播种后覆盖薄土1厘米,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发芽。
设施栽培可采用密植方式,株距缩减至10-15厘米,行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需注意定期修剪老叶,增强透光性。配合滴灌系统,每亩种植密度可达3-4万株,采收期每7-10天可收割一次嫩梢。
水培空心菜株行距可进一步缩小,浮动板种植时株距8-10厘米,行距15-18厘米。营养液EC值维持在1.2-1.6mS/cm,水位淹没根系2/3。这种模式下生长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年采收次数可达15茬以上。
大叶品种如泰国空心菜需保持25厘米以上行距,小叶品种如本地白梗空心菜行距可减至15厘米。杂交品种生长势强,株距应比常规品种增加3-5厘米。种子包装通常标注特定品种的种植参数。
多次采收的种植模式需要预留生长空间,首次采收后侧芽萌发会使植株冠幅扩大。采用"留2节采收"方式时,初始株距应比一次性采收增加5厘米。连续采收3-4次后需间苗调整密度。
空心菜种植宜选择有机质丰富的疏松土壤,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加三元复合肥30公斤。生长期间每采收1-2次追施尿素5-8公斤,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夏季高温时采用遮阳网降低温度,可有效防止纤维化。水培系统需定期检测pH值维持在5.8-6.5,叶面喷施钙镁肥预防缺素症。合理密植配合科学管理,可实现亩产嫩茎叶3000-5000公斤。
2021-11-26
2021-11-26
2021-11-26
2021-11-26
2021-11-26
2021-11-26
2021-11-26
2021-11-26
2021-11-26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