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灌肠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主要流行于滇西北地区。这种食物以猪血、糯米和香料灌入猪肠制成,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
米灌肠起源于丽江古城及周边纳西族聚居区,是纳西族"三叠水"宴席中的重要冷盘。其制作技艺被列入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束河古镇、白沙镇等纳西村落仍保留传统制作方法。
选用高原糯米与新鲜猪血为主料,配以草果、花椒等香料。糯米需提前浸泡6小时,猪血需当日宰杀取得,肠衣多采用猪大肠中段,保证口感韧而不硬。
传统做法需将糯米与猪血按3:1比例混合,加入盐和香料搅拌后灌肠。灌制时需控制松紧度,用针扎孔排气后水煮1小时,再经炭火烘烤至表皮焦脆。
可切片冷食作下酒菜,也可油煎或蒸热食用。纳西族常搭配酥油茶食用,现代衍生出蘸辣椒面、配酸腌菜等新吃法。储存时需悬挂通风处,保质期约15天。
猪血提供优质血红素铁和蛋白质,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传统认为具有补血功效,但高血脂人群应控制食用量。现代改良版会添加荞麦等粗粮提升膳食纤维含量。
米灌肠作为纳西族饮食文化代表,建议搭配当地时令蔬菜平衡营养。制作时可减少盐分使用,选择瘦肉型猪血降低脂肪摄入。游客品尝时建议先少量试吃适应风味,储存注意防潮防霉变。传统美食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可通过调整配料比例使其更符合当代膳食指南要求。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