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以前出现明显的乳房发育,男孩9岁之前出现喉结、嗓音变得低沉等第二性特征,并伴有体格的过速发育。简言之,就是孩子在不该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年龄出现了性发育。
性早熟有“真”有“假”
真性性早熟:是按照青春期发育的正常次序依次发育,只不过开始发育的年龄提前了,也叫“完全性性早熟”。
假性性早熟:往往只表现为副性征的单一出现,如单纯的提早发育乳房、出现喉结等。
很多家长问,怎么现在有这么多的性早熟孩子?其实,来医院就诊的患儿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没有被家长注意到的“早熟”。就目前的情况看,人类的性发育有明显的提前趋势,大概是每10年提前3个月至4个月。因此,七八岁的小姑娘开始发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就诊的性早熟病人中女孩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男孩。
日常生活远离“催熟”
由于性早熟各种各样,在常规治疗原则下,还需因人而异。若是明确是肿瘤引起的性早熟,只要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即可。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确诊后开始治疗越早,治疗的效果越好。若是骨龄≥13岁,可发生脱逸现象,即继续治疗也不会明显改善身高。
因此,家长要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远离“催熟”的因素,保管好避孕药、丰乳霜等物品,以免孩子误涂或误服;少给孩子吃可能含有激素类物质的食物,不使用可引起性早熟的含有双酚A的塑料餐具等。同时,家长还应给孩子减负,让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
青春期发育是非常复杂的,从医学上来说,它的启动机制目前并不明确,儿童性早熟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营养状态的改善、代谢物质的改变,以及重要的遗传因素等。
性早熟发病率上升的可能原因大概有4个:
一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
二是环境污染、洗涤剂、有机农药、塑料制品、添加剂、相关药物等的促进作用;
三是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服用保健品、滋补品,农产品的催熟剂及误服避孕药等;
四是影视作品、家庭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