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孤独症儿童如何进行课堂行为管理?
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或多或少地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扰乱行为,如离座、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不按规定发言、心理问题等。
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课堂行为管理:
①老师可将孤独症儿童座位尽量安排在离门远、离位时有少许障碍物的位置,好能靠近老师坐,便于老师及时提醒和作相应处理。
②座位周围环境布置简单明了。随读学生附近的教室墙面、桌面尽量少放与教学无关的东西。
③教师要仔细观察孤独症儿童发脾气的状况并认真分析其原因,尤其是要分析其需求,千万不要误解误导,要用宽容、理解的态度,营造和谐、平稳的班级气氛。师生共同接纳孤独症儿童,避免环境压力致使孤独症儿童发脾气。
④建立沟通模式,引导学生按信号提示发言。课前辅导时教导孤独症儿童举手发言,一旦举手发言,立即给予正性强化。
⑤加强心理建设,改善孤独症儿童固执、自我刺激等不适当行为。适当适时发展这些学生的口语沟通能力和个人意愿表达能力,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如何将文化学习、行为矫正结合起来?
学习时,首先要稳定孩子情绪,仔细观察、分析,切实找出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调整处理方法;教师要微笑着面对儿童进行教学,即使遇到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也要保持良好的状态。
第二,要合理安排教学环境,如使用专门的个别训练室、利用多样化的教材、善于用各种感官刺激,协助孩子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三,要运用简单、清晰和直接的指令,包括口头、文字身体语言或环境提示,提高孩子独立学习和活动的能力;
第四,要注意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如摇摆手指、玩弄舌头、抓头发、呆望天空等,面对这些行为要积极处理,加强沟通,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