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阵发性剧烈疼痛,国内统计发病率为52.2/10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率可随年龄增加。中老年人常出现三叉神经痛,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部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发生、突然停止、闪电、刀切、烧灼、顽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吹脸,甚至走路都会引起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疼痛是周期性的,间歇期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更为常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痛,找不到确切的原因。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肿瘤压迫、炎症和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经痛。这种类型不同于原发性特征,疼痛通常是持续的,并可以找到三叉神经相邻结构的病变体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数人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周围,即三叉神经半月感觉根。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骨畸形等因素有关,导致疼痛发作。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般认为应具有以下特点:
1.性别和年龄: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女性比男性多,约3岁∶2;
2.疼痛部位:右侧大于左侧。疼痛从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扩散到三叉神经的某一支或多支。第二支和第三支是常见的,支是罕见的。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过面部中线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偶尔,双侧三叉神经痛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切、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往往没有预兆,而疼痛的发作一般是有规律的。每次疼痛的发作时间从几秒钟突然停止到1~2分钟。发病初期发作次数少,间歇期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剧烈。夜间疼痛减少。间歇期无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风吹都会诱发疼痛,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行动谨慎,甚至不敢洗脸、刷牙、吃饭,说话以免引起发作;
6.扳机点:扳机点又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牙龈、口角、舌头、眉毛等。触摸或刺激扳机点会刺激疼痛;
7、表情和面部变化:攻击经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可出现痉挛,即疼痛痉挛,皱眉咬牙,张开嘴,或用手掌摩擦面部,导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眼泪和流口水。表情紧张、焦虑;
8.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少数患者面部感觉减退。此类患者应进一步询问病史,特别是是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部穿着、颅底和内听道摄影、颅脑摄影CT、MRI以帮助识别继发性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