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既往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妊娠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高达5%~10%。抗凝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药物对胎儿的性别限制了妊娠期抗凝剂的使用。1、普通肝素分子质量高,一般不能通过胎盘,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属FDA认证的C类药物。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对孕妇的不良反应也低于肝素,是FDA认证的B类药物。2、戊聚糖钠是怀孕期间的B类药物,有文献报道称它不通过胎盘,但戊聚糖钠需要进一步验证孕妇和胎儿的性别。3、双香豆素、华法林等香豆素口服抗凝剂可通过胎盘,妊娠早期可致畸,妊娠晚期可引起胎儿小头畸形,可导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神经系统异常、流产、早产等,是FDA认证的D类药物,妊娠期禁用。肝素不从乳汁中分泌,华法林与蛋白质结合,也很少从乳汁中分泌。因此,产后使用肝素或香豆素的母亲可以母乳喂养。4、阿司匹林可能对早期妊娠有致畸作用,但未被证实为FDA认证的C类药物,可在妊娠期使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有致畸报告。阿司匹林在怀孕期间的大剂量使用会导致新生儿核黄疸,应在分娩前一周使用,应注意其对母婴凝血功能的影响。5、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产科临床肯定的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扩容会增加心肾负担,并作为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